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行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0/12/16 14:25:21 作者:张宁 浏览量:1353次
1.研究目的及其意义(包括课题提出的背景、理论与实践价值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1).折纸活动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折纸是一项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手工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手脑并用的益智活动,它源于中国,并长期在中国的土地上广为流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折纸简单易行,变化多样,花费甚少,收益甚大。通过孩子们灵巧的小手, 经过折、叠、翻、拉等手法,瞬间就把一张张薄纸,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动物,一座座漂亮的房子,一件件漂亮的车窗玩具。在这项创造性的劳动中,活跃了孩子们的生活,训练了孩子们的眼和手,刺激了孩子们的大脑和神经的发育,在摆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纸的过程中,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开启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高了孩子的智慧和能力,使孩子们从中锻炼提高,成长进步。 (2).现代的幼儿园对折纸活动的忽视 在改革创新的今天,许多幼儿园为了求洋求新,不惜花高价买一些高档的手工材料,从而忽视了最经济最实惠的纸,一张小小的纸片,可以变成心中百种不同的形状,这是折纸的魅力和乐趣所在。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上”折纸正是通过手的动作发展了幼儿的智慧,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3).折纸活动促进我园特色的形成,使我园素质教育得到具体落实 今天在中国的教育界及至全社会,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我园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希望通过这一方案的研究,优化我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园的素质教育水准,形成我园的特色。 |
2.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
(1)课题界定 ①折纸艺术活动:是以幼儿做做玩玩的形式出现,幼儿用手经过折、叠、压等技能,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要求,并借助简单的工具和材料、改变、组合、分解纸张原来的形状,从而使纸张形成新的形状和形象的活动。 ②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行动研究:是指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折纸艺术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注意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2)理论依据 ①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采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来实现。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而幼儿通过玩纸,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上”。折纸正是通过手的动作发展了幼儿的智慧,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地、自觉地、建构的实践。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主动学习者。 |
。
3.研究的内容要点(含子课题的设计) |
(1)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文献分析与整理的研究 主要梳理幼儿折纸的有关知识及技巧,整理分析适合幼儿的相关折纸活动。 (2)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目标的研究 ①按年龄特征设置各年龄段的教学课程目标。 ②从幼儿兴趣出发,以科学性、严密性为依据,根据折纸技能的难易程度,步骤多少,安排各年龄段的折纸内容。 ③在实践活动中,寻找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教学方法。 (3)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实施途径与策略的研究 ①集体教学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策略的研究。 ②区域游戏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策略的研究。 ③折纸艺术活动与各领域的整合的研究。 ④折纸艺术活动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融合。 (4)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好动,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是要适宜幼儿,教学内容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师在进行折纸教学前要开动脑子,将同种折法的内容放在一起教,这样便于幼儿掌握折纸的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