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科研> 文章

《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2/12/22 10:31:19 作者:张娟 浏览量:2114次

南京市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

《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行动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德国的杰出的教育大师福禄贝尔认为折纸能够非常好的启迪智慧,并把折纸与自己的教育学说结合起来,所以折纸这门艺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学习。但折纸活动在幼儿园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折纸教学只是作为艺术活动的形式之一,教学内容比较零散、随意、缺乏目标性、系统性,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系统的目标层次;在指导层面上,教师只注重技能的灌输,而轻视幼儿的主体意识、学习兴趣以及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怎样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折纸活动,并得到有效的发展呢?如何有效提高幼儿折纸技能?如何运用图示促进幼儿折纸的探究与创造?如何形成趣味折纸教学的课程模式与方法?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折纸活动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折纸是一项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手工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手脑并用的益智活动,它源于中国,并长期在中国的土地上广为流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折纸简单易行,变化多样,花费甚少,收益甚大。通过孩子们灵巧的小手,经过折、叠、翻、拉等手法,瞬间就把一张张薄纸,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动物,一座座漂亮的房子,一件件漂亮的车窗玩具。在这项创造性的劳动中,活跃了孩子们的生活,训练了孩子们的眼和手,刺激了孩子们的大脑和神经的发育,在摆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纸的过程中,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开启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高了孩子的智慧和能力,使孩子们从中锻炼提高,成长进步。

(二)现代的幼儿园对折纸活动的忽视

在改革创新的今天,许多幼儿园为了求洋求新,不惜花高价买一些高档的手工材料,从而忽视了最经济最实惠的纸,一张小小的纸片,可以变成心中百种不同的形状,这是折纸的魅力和乐趣所在。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上”折纸正是通过手的动作发展了幼儿的智慧,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三)课题研究是我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迫切的需要。

我园这几年各个方面进步提高的速度很快,但是教学、科研方面的基础还不够,教师专业成长的任务非常紧迫,需要通过课题研究将大家组织起来,增加学习、研究讨论和实践的机会,为我园教师提高教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发展的平台。

几年来,我们积极努力地争取了多位幼教专家来园指导,取得了较多的收获。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践、专家的指导、共同的研讨等,教育观念有了转变,教育技能、教学水平、教研能力得到提高,教学策略、方法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经验更加丰富,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现在我们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加快研究的步伐,使折纸艺术活动成为我园的一个特色。

二、课题界定

(1)折纸艺术活动:是以幼儿做做玩玩的形式出现,幼儿用手经过折、叠、压等技能,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要求,并借助简单的工具和材料、改变、组合、分解纸张原来的形状,从而使纸张形成新的形状和形象的活动。

(2)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行动研究:是指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折纸艺术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注意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三、理论的支撑

(1)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采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来实现。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而幼儿通过玩纸,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上”。折纸正是通过手的动作发展了幼儿的智慧,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地、自觉地、建构的实践。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主动学习者。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研究,形成我园的园本特色。

2.通过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研究,幼儿能掌握简单的折纸技能,增强幼儿的审美创造力、想象力、及合作能力。

3. 通过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研究,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及专业水平,促进科研兴园。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文献分析与整理的研究

主要梳理幼儿折纸的有关知识及技巧,整理分析适合幼儿的相关折纸活动。

(2)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目标的研究

①按年龄特征设置各年龄段的教学课程目标。

②从幼儿兴趣出发,以科学性、严密性为依据,根据折纸技能的难易程度,步骤多少,安排各年龄段的折纸内容。

③在实践活动中,寻找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教学方法。

(3)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实施途径研究

①集体教学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策略的研究。

②区域游戏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策略的研究。

③折纸艺术活动与各领域的整合的研究。

④折纸艺术活动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融合。

(4)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好动,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是要适宜幼儿,教学内容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师在进行折纸教学前要开动脑子,将同种折法的内容放在一起教,这样便于幼儿掌握折纸的技能。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相关情况。

(2)行动研究法:观察幼儿兴趣需要,观察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教育机智等。边实践边研究边修正。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措施有效。

(3)经验总结法:定期对研究的情况进行小结,逐步完善研究方案;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组建科题研究小组,查阅文献资料。

课题立项后,我园立刻成立了《幼儿园开展折纸活动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小组,课题负责人参加了区十五规划课题的实施研究,并顺利结题,课题组的主要成员都参与了研究,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有了一定的教科研能力,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组建课题研究核心组,商讨、制定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组教师阅读有关幼儿折纸的书籍,如 《幼儿折纸大全》《幼儿折纸教程图解》等。阅读了专家们撰写的一些幼儿开展折纸活动的优秀文章,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并查阅了一些真正适合我园幼儿折纸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筛选。

(二)理论引领实践,科研促进探索

自课题论证开题后,在园领导的指导、支持下,课题组能认真制定活动计划,按实施计划分步进行准备,学习及研究、小结等各项工作,目前,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1.不断整合幼儿折纸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折纸活动是幼儿手工活动中的一项,它微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讨论、研究,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折纸活动特有的性质制定出我园开展幼儿折纸活动的总目标和内容,为幼儿开展折纸活动奠定基础。

2.组织开展幼儿折纸活动

每周的集体教学活动小中大班幼儿定时开展折纸活动1-2节课,由年级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在选择折纸内容和制定目标上大家集体讨论研究,大家集体备课,上课教师对集体研究的上课方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修改方案,配班教师进行记录及影像资料的拍摄工作,各年级组用“一课多上”的形式进行研讨,每月一次总结出真正适合本年级幼儿折纸的目标、内容和方案,学期结束,课题组成员对各年龄段实施幼儿折纸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方案进行再次的分析、梳理。

(1)   开展幼儿折纸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①激发折纸兴趣

每一位幼儿都是在和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对折纸的兴趣,我们注重为幼儿创设富有情趣的折纸环境。活动室的周围、室内及走廊里的许多吊饰、墙饰,如:池塘里的小鱼、乌龟、青蛙;花丛中的蝴蝶、蜻蜓;海洋里的快艇、帆船等都是教师制作的一些折纸作品,它们色彩艳丽,造型富于变化,布局和谐美观,激发动手创作的欲望。教学时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导入主题,“兴趣是在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方法上,教师运用“猜谜语”、“念儿歌”、“讲故事”、“变魔术”等形式,以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如折“小兔”时,我先让孩子猜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短尾巴,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幼儿在猜谜的同时,加深了对“兔子”形体特征的理解,对折纸内容的学习大有益处。选择折纸内容要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比如,汽车、轮船,小猫、兔子,钢琴、灯笼,使小朋友既熟悉又有造型的欲望。

②提高折纸技能。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更容易掌握和接受要领,而且能牢牢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在幼儿学折“小船”时,孩子们对两边向中心折这句话不易理解,尽管我要求他们要把纸的两边与中心线对齐,但总有部分幼儿不是折歪了就是中间留有缝,于是教师风趣地说:“大灰狼来了,请你帮小白兔把门关紧,两扇大门要和中间的线对齐关下去,可别歪了,中间也不能留有缝,要不然大灰狼就会进来把小白兔吃掉。”于是,孩子们显得就非常小心,认真地把两扇大门合了起来,并且与中心线也对齐了。时间久了,只要教师一说把大门关紧,小朋友们立刻知道是两边向中心折,而且折叠得很整齐,同时,也为以后理解相关的折叠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③探索折纸图示

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为了使幼儿提高自学能力,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我们逐步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示折纸。如:……表示折叠线,———表示中心线,↑表示向上折,↓表示向下折,→表示向右折等等,通过练习让幼儿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进一步引导幼儿按图示步骤折叠,为幼儿自主学习折纸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开展幼儿折纸活动实施途径的研究

①集体教学中引导型师幼互动

每周的1-2节集体教学是折纸活动,教师按活动安排表进行,教学时是进行师幼互动一种方式,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问答式的互动,也有材料操作式的互动。一次高效的师幼互动关键是在一个恰当的时机,给予幼儿恰到好处的指导。如在幼儿学折“东南西北”时,由于折纸步骤具有重复性,有的幼儿很快就掌握了翻转后向中心点折的技能,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师幼互动,请能力强的幼儿上来进行演示。

②区域游戏中合作型同伴互动

为了更好地开展折纸活动,班级区角的创设要求教师有供幼儿自主折纸的区域,教师们经常在区域内投放一些幼儿喜欢的折纸作品和作品的步骤示意图,让幼儿自主学习折纸,孩子们不由自主的形成了一种同伴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多数是由幼儿间的模仿而引起的,幼儿间互动更具有平等性,因而这种互动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在区域游戏中,教师有意识地增加同伴互动的机会,如当幼儿在操作过程出现困难,寻求老师的帮助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幼儿去寻求同伴的帮助,这样在幼儿掌握技能的同时,又能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3)幼儿折纸与特定主题活动融合的研究

①节日性折纸。我园将幼儿折纸与节日文化完美整合,赋予了折纸更多的内涵,是开展折纸活动的重要途径。如元旦、国庆节、儿童节等孩子们动手折起了美丽的花朵、心形卡、灯笼等点缀环境、或送给妈妈、同伴。孩子在折纸中感受节日的气息,在节日氛围中潜心折纸创作。

②家庭性折纸。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利用家长座谈会、家园联系栏,介绍班级折纸特色与活动的开展情况。争取家长配合。如学习了折“百合花”,让孩子在家里教一教家长折,家长们十分支持,把自己和孩子折好的作品带来,装扮、美化教室环境;家长们还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亲子折纸比赛活动,既培养了大家的折纸兴趣,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促进了家园交流,增进亲子情感的交流。

3.积极组织课题研究活动

课题组会议每月一次,分别由大组交流,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日常学习中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展示教师折纸的的创新,拓展思维方式,保证每次学习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能力。教研组活动每两周一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观摩,研讨交流,理论学习的多种方式,提高组员的教研水平,以及课题研究的实践能力。

(三)总结提升阶段

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的通过教师研讨、专题讲座,观摩现场、专家讲座等方式,将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融入每个研究成员的观念中,我们共同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案例、教学活动设计、照片等,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形成了我园开展幼儿折纸活动各年龄段的系列目标与内容。

2.通过研究,教师获得了专业成长,提炼出在折纸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六种教法

(1)图示演示法

图示是幼儿学习折纸的有效方法,通过反复的操作发现,幼儿对平面绘画提示线的图示在认别上存在一定困难,而对一些实物的观察能力便于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2)自学感知法

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折纸课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最后形成技能,教师的教应以幼儿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以幼儿会和不会的临界点为切入点,所以折纸课的自学感知是必不可缺少的。这一环节检验幼儿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幼儿运用旧知识与技能,学习新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对所需学习的新知识技能有整体印象。我们采用了幼儿自学感知的方法。

(3)重点讲解法:

在幼儿通过拆折初步了解折叠步骤的基础上,对整体步骤或难点的部分,教师通过图示再进行示范讲解,能促进幼儿的理解,使折法更容易掌握。不论大中小班的孩子通过提示都能很直观的了解折叠的方法,效果很好。

(4)巩固练习法。

技能的形成不是一次能完成的,幼儿掌握了一种物体的折叠方法、要领后,要放手让幼儿多练习操作,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形成技能。

(5)个案分析法

对在折纸活动中有困难的幼儿,教师会对他的折纸情况有一个“作品分析记录表”对孩子的课堂学习情况和作品完成情况进行记录评价,以便在下一次活动中有目的和重点进行指导。

(6)“小老师”指导法

根据能力强弱,我们把幼儿分成若干组,意在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小老师”作用培养幼儿合作精神。

3.通过研究,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1)学会思考,锻炼手的协调性

在折纸过程中通过操作材料来锻炼手,因为幼儿不仅要动手折,还要动脑记折纸符号,这就要幼儿眼、手要灵活,手、脑要并用,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折纸作品。  

(2)拓展知识,促进智力发展

每一种折纸,都是一定物体的造型。孩子在折纸时,为了完成某个图形,就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反复实践,使自己所折的形状符合实际物体的形象。

(3)发挥想象,激发独特创造力

通过纸张的千变万化,可以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和做事的顺序性、条理性。如:在操作活动中,风车可以变成帆船、双船、鲨鱼嘴等,幼儿对作品的不断探索,改变折叠方向或展开角度,就会变化出意想不到的更多新内容,这就是创造的力量。

(4)培养信心,展现协作能力

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会折许多不同的作品时,开始对自己充满信心,宝贵的自信心有时是自己努力获得的,有时是在同伴交流中体会的,幼儿间的协作是在相互的探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合作精神,能促进合作双方的共同成长。

(5)锻炼意志,培养克服困难的品质

折纸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一步步有顺序,按规则地进行折。在折纸游戏中,要折出一幅令人满意的作品,就必须按先后的顺序一步步地来进行,在各种各样的折纸实践中,可以培养孩子们一丝不苟,不慌不忙,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优良品质。

八、反思

1、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怎样在折纸活动中做好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怎样拓展折纸的表现形式与各科教学运用等还要继续深入研究的。

2、本课题侧重于行动研究,在理论方面的探究与学习仍需不断进行,而且由于我们研究水平与视野的限制,如何更好地做好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工作,真正使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还需要不断努力。

 

 

 

 

 

 

 

 

 

 

 

 

 

 

 

 

版权所有@江宁区周岗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周岗社区 电话:(025)84615980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