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4/5 13:40:41 作者:吴旋 浏览量:1856次
浅谈班级管理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摘要】:班级是幼儿园实施保教任务的基层单位,是幼儿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日活动的组织都是依托班级这块基地进行的。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因此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关键词】:
幼儿教育、对立性、自我抉择、健康个性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无论是大中小班的幼儿都要建立内在的秩序感,形成集体规范,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能组织好孩子的教育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注重感情投资。
有这样一句名言:“孩子并不在乎你知道多少,让他们知道你多么关心他们。”虽然,你并不需要和他们成为挚友。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多和孩子交流,显示出你对他们的生活真正感兴趣。也许这会花很多时间,但是很多成功的教师非常清楚与孩子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詹姆·爱克兰特—一电影《为人师表》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他教孩子的生涯很好地诠释了“付出总有回报”的道理。只要你不断地为维护师生感情而投资,总会为此而得到回报:孩子更倾向于服从你的要求;即使你犯了错误,也更容易得到孩子的谅解。善于肯定,这不单是指我们要善于表扬幼儿,更是指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让其在活动中,自我肯定。幼儿喜欢某项教育活动,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才能,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幼儿健康成长需要成功经验,哪怕是一点滴的成功,也会对幼儿的成长起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创造机会让每个幼儿都经常有机会获得成功的经验,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生活兴趣,培养他们自信心是十分有益的。千万不可从幼儿期开始就使幼儿成为“失败者”。遇事保持冷静,有时候,孩子可能会试探你的底线以及你是否胜任。这种试探表现为各种违反纪律的行为(说悄悄话、开小差等),这是对你课堂管理能力的考验。这时你需要保持冷静,及时做出适宜的反应.但不要反应过度。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避免和孩子公开对峙,从长远来看,这种对峙不会有胜利者。如果和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尽可能私下里交流。不要在其他孩子面前批评犯错误的孩子。
二、转换角色,共同参与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正面陈述你的纪律和要求,有的教师习惯于要求孩子不做什么,而很少考虑要求孩子做什么。这种负面的要求方式往往效率不高,不要期望孩子猜测你的意图。给孩子提出较高的标准(包括学业和课堂行为),虽然孩子很难超出你的要求,但一般也不会违反你的标准。规则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执行。你需要控制你的课堂,但也没有必要给孩子处处设限,把班级规则张贴在教室的明显处。不要大声吼叫,有些研究表明:从长远来看,大声训斥孩子弊大于利。避免对着孩子喊叫,这意味着你的情绪失去了控制。你的语气和非语言信息应保持一致。如果你的身体语言不够正确,孩子可能得到是错误的信息,他们可能认为你并不是认真的。让眼睛动起来,视线接触是维持教室秩序的最有力的武器。通过及时的目光接触,可以制止大约80%潜在的违反纪律的行为。至少每分钟扫视全班一遍,每次你只需要把视线集中在4~5个孩子身上,保持四五秒钟之后,再把视线转移到另一组孩子身上。借用沉默的力量,与孩子视线接触时应保持沉默,沉默就是力量,学会有效地使用它。每次发出指令后,停顿片刻并深呼吸几下,这样做可以使你保持平静,并给孩子留出时间反省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感觉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升级行为,升级之前,请深呼吸并停顿片刻,考虑有没有升级的必要。避免大声训斥或者羞辱孩子,这样做只会导致孩子憎恨你,使其他孩子产生对违反纪律的孩子的同情。你并不需要孩子对你的敌意和恐惧,也无需陷入强烈的冲突之中。
三、规划开放自取、丰富有序的教学空间,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实现的,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兴趣,运用整体规划原则将活动室布置为多个活动区,如:语言区、认知区、角色区、美工区、音乐区等等。每个活动区都提供数量充分、种类齐全的玩具及操作材料,其中材料物品的摆放是开放的,学习资源柜架结构可以移动并便于物品分类和幼儿自由观察、取用和学习。提供的学具、材料应有挑战性,符合幼儿兴趣及能力发展,并随课程内容定期更换。
四、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通过调座位来解决纪律问题,如果班上有几个孩子坐在一起并经常串通起来破坏纪律,重新安排座位,并把违反纪律者分开。你可以做得很巧妙而没有暴露你的真实意图。例如,用报数的方法给孩子重新分组,把违反纪律者分在不同的组里,然后安排不同的组坐在教室不同的区域,从而把麻烦制造者彼此远远分开。采取管理措施时坚持逐步升级的原则,当最初的策略不起作用时,可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如果更强有力的措施失效,再采取温和的方式已毫无意义。如果你确实有一点情绪失控,视线接触可以看做是低水平对峙,如果孩子不改正他(她)的行为.这时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可以走近他(她),站在他(她)的旁边。这样做不会导致其他孩子受影响,从而保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不要反应过度,有些孩子会尝试发现你的热键导致你失控的行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大多数使我们恼怒的行为并非出于邪恶或怯懦,仅仅是不合适而已。当然,如果一个孩子的不良行为有可能伤害到他人,应采取措施及时制止。这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其他成年人的帮助。不要对孩子过去的错误念念不忘,喋喋不休只会导致孩子的疏远。学会忽略一些轻微的违反纪律的行为.尤其是当你怀疑孩子的动机在于诱惑你陷入一场对抗的时候。蓄意伤害的行为以及恶意的起哄必须加以制止。轻微的问题以及当时不能确定如何处理的问题,可以稍后处理,这也为你赢得时间,考虑更好的解决方式。避免与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争论,错误行为是不能接受的,但不要因此而否定孩子。严厉而又充满爱心,孩子做出良好行为时,应及时提出表扬,孩子改正了不良行为后,应加以鼓励。要帮助他们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同时,我们也有义务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要因为某个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惩罚全班孩子,无辜的孩子将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样做只能导致全班孩子(可能还包括孩子家长)站在你的对立面。在孩子表现好时积极鼓励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为了寻求他人的关注与赏识。给孩子提供机会,使他们可以通过适宜的行为表现而获得关注。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实质和原因,并允许孩子发表个人见解。帮助孩子制定计划,签订师生契约,逐步改正不良行为。避免言语攻击,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细的程度,不仅关系着幼儿的安全,还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声誉,体现着师德教风。因为只有对孩子充满爱的教师,她才会对工作事事细心,对孩子时时关心。教师应为幼儿创造一个积极肯定、激励、民主、宽松的氛围,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最后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