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理念下小班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7/4/5 13:45:58 作者:姜亚娟 浏览量:2264次
摘要:幼儿时代是一个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段,这个时期孩子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十分旺盛,也是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曾提到:幼儿要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要有一定的生活理能力。幼儿的可塑性非常强,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如果不注意去培养好的生活习惯,错过机会,形成不好的生活习惯,导致积习难改,会给幼儿的身心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幼儿;健康;饮食习惯;培养方法;
1.偏食、挑食、厌食
在幼儿园里面,有比较挑食的幼儿,他们在吃饭的时候,只吃自己喜欢吃的饭菜,只要不合他们口味的菜,他们往往会一筷子都不动。比如有的幼儿喜欢吃鸡鸭鱼肉这些荤菜,而有的幼儿就喜欢吃蔬菜,反而不愿意去吃荤菜。还有一些孩子,每次到吃饭的时候,他们的情绪都比较低落,对吃饭有一种抵触心理,他们认为吃饭是一种很痛苦的事情,由于这种厌食的习惯,也会导致他们学习没有积极性。
2.吃饭速度慢
吃饭速度慢的现象也很普遍,小班幼儿在吃饭的时候,注意力不能够集中在吃饭这一件事上面,在吃饭的时候,有的总喜欢吃两口饭,然后停下来玩一玩旁边的玩具,或者就是端坐碗离开座位,还有就是喜欢吃饭的时候和旁边的小伙伴聊天,自制力比较差,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常需要老师来维持吃饭纪律。还有一些幼儿,他们喜欢把饭放嘴里不停的咀嚼,但是就是不往下咽,一口饭能嚼好长时间,这也使得吃饭的速度非常的慢。
3.孩子的咀嚼功能偏弱
小班幼儿可能由于蛀牙,牙齿的上下颚没有紧密,或者就是牙齿本身缺钙等等原因,导致他们的咀嚼能力比较弱,他们在吃一些比较硬的食物,例如瘦肉的时候,往往是不能咬动的,有的孩子一旦有点咬不动就直接吐掉了,以至于一顿饭下来,压根没有吃多少。
4.吃饭中隐藏的危险
在上面提到,很多幼儿喜欢在嘴里含一口饭,然后不停的咀嚼,就是不往下咽,这不但导致他们吃饭的速度比较慢,而且这样非常的危险。其中一些幼儿,中午吃饭时含的一口饭,到散步的时候还在嘴里,这样如果在大幅度运动的时候,饭粒被呛到器官里面,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后果不堪设想。
5.手抓饭,不会用勺子
每次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幼儿老师都会先组织小孩子们洗手,然后再吃饭,而且保育老师也会对桌子进行清理和消毒,但是虽然洗过手还是不能保证幼儿不去摸其他的东西。有的幼儿在家里的时候都是大人喂食,不习惯用勺子,直接用手抓饭菜,这样很有可能把细菌吃到他们肚子里面,导致拉肚子等一系列不良反应。还有的幼儿,勺子掉地上了,然后直接捡起来继续吃饭。不正确的拿握勺子的姿势,也不利于幼儿手部肌肉的发育。
二.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初推
1.社会因素
现在市面上给幼儿吃的食品纷繁复杂,而且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幼儿都喜欢吃零食,其中有一部分甚至因为吃零食而影响了正常的进餐。像巧克力,方便面,薯片,火腿肠,饼干这类零食种类繁多,而且有各式各样的口味,小幼儿都喜欢吃,所以这些食品的吸引力远远大于饭菜的吸引力,导致很多幼儿整天想着那些零食,而不想吃饭。但是这些零食他们本身的营养不能保证,幼儿吃这些食物不能满足自身营养的需求,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展。还有这些食品生产工艺复杂,经过很多工序才能加工好,在食品安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食品卫生和食品质量都不能够保证,其中还有很多食品属于垃圾食品,不但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展,而且还有可能危害幼儿的身体健康。
2.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行为和对事物的认知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古人常说“言传身教”,在幼儿饮食习惯的养成中,父母同样需要言传身教。在很多家庭中,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比较挑食和偏食,很多东西只要他们自己不喜欢吃,即使很有营养,很有益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他们也不会做给孩子吃,他们自己都不能够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还有很多父母在孩子的饮食方面虽然很重视,但是存在一些误区和不科学的认知,他们常常认为像鸡鸭鱼肉这些荤菜营养丰富,很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所以,每天都为孩子准备这些肉类食物,往往忽略了蔬菜和水果,这样也不利于孩子的均衡营养;此外还有的父母误信了广告的宣传,过分的依赖各种营养品,让孩子吃各种营养液和营养品,但是他们不知道孩子们长时间服用营养液和营养品不但不利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也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3.自身因素
幼儿的饮食特性是和大人不太一样的,比如小班幼儿牙齿发育还不是太好,上下颚不是很紧密,所以有的幼儿咬不动比较坚硬的食物,这也会影响幼儿的食欲。除此之外,小班幼儿不能很熟练的使用勺子也会使得他们食欲低下。就我的观察来说,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吃一些甜甜的,而且口味比较淡的食物,但是很多时候,父母在做饭的时候,常常是根据自己的口味来的,饭菜可能比较的油腻和重口味,导致不合幼儿的胃口,使得幼儿食欲不是很高。由于幼儿独特的饮食特性,他们和大人之间的饮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父母不能意识到这一点,通常会使得孩子偏食、厌食。
1.家长以身作则,提高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想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那么父母一定要从我做起,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一个榜样,然后再帮助幼儿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父母不能有挑食和偏食的习惯,不要跟幼儿讲一些自己感觉不好吃的东西,让幼儿还没有吃过那东西就给那东西下了一个不好吃的定义。家长还要对健康的饮食知识有足够的认知,要知道什么是最能满足幼儿成长需要的食物搭配,要知道适合幼儿的食物有哪些,他们有什么营养价值,并且在幼儿面前要积极宣传这些食物,让幼儿对这些食物有一定的好感,然后将这些食物烹饪出来给幼儿吃,自己在幼儿面前要树立好榜样,带头吃,这样在潜移默化的带动下,幼儿自然而然就对这些食物产生兴趣,幼儿也能从中吸取到营养,才能茁壮的成长。
2.教师营造轻松的进食氛围,避免强迫幼儿进食
有的教师为了孩子能够多吃点饭,往往就会采用命令或者连哄带骗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法,可能一次两次还能起作用,不过长此以往下去是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所以用强迫和哄骗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要想改变幼儿厌食的现象最好的方法还是交流,要和幼儿进行交流,对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幼儿知道健康饮食的重要性。这需要慢慢的改变,不能急于求成,只有通过不断的坚持和改进,才能达到目的。除此之外,吃饭的时候要营造出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出来,因为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通常能增加我们的食欲,幼儿也是一样的道理,当全班幼儿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幼儿之间也会比着吃,这样幼儿也会食欲大开,不会出现厌食的现象。
3.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培养饮食兴趣
要让幼儿养成好的饮食习惯,教师和家长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通过带幼儿到菜园参观,这样让幼儿在具体、形象、生动的自然环境中感受不同蔬菜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生长方式和不同的营养价值,并感受到种菜的辛苦,让幼儿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使得幼儿更加珍惜食物。家长还可以买菜的时候带幼儿一起去,让幼儿参与到整个烹饪的过程中来,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感受一下自己动手的乐趣,也能使得他们明白做一顿饭要付出的劳作,让他们更加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除此之外,如果有时间和条件的话,可以带幼儿一起种植一些蔬菜,让幼儿明白“锄禾日当午”的艰辛,在挖土、撒种和浇灌的过程中,让幼儿明白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的培育,植物才能长成,从而体会到食物的珍贵,进而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
想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必不可少需要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小班幼儿而言,一个好的饮食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保证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发育的营养物质都是通过饮食获得的。合理的膳食搭配,才能保证幼儿吃下去之后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的改进。同时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和交流,逐步使幼儿养成一个好的饮食习惯,让幼儿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让我们一起为幼儿的茁壮成长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裘耐心,幼儿卫生保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王雁,幼儿卫生与保健。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3]中国烹饪协会著。营养家常菜1000样。北京出版社2006
[4]万燕萍主编,儿童肥胖症。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5]刘飞龙编著,五谷杂粮养生手册(A卷)广州出版社,2004
[6]金海豚婴幼儿早教课题组编著0~6岁育儿知识百科。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7]上海市学生营养促进会,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