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教研> 文章

别让米粒在哭泣 --从小班幼儿进餐习惯说开去

发布时间:2017/4/5 13:52:04 作者:徐小荣 浏览量:1648次

别让米粒在哭泣

          --从小班幼儿进餐习惯说开去

 

南京市周岗幼儿园    徐小荣

 

内容摘要: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好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班幼儿因入园时间短,对幼儿园的生活有着一定的不适应性,加上目前家长存在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进餐问题比较突出。小班教师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育,做到因人而异,从而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关键词:小班     进餐    习惯    策略

 

 

 

正文: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现如今的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而幼儿的偏食现象却是越来越非常的普遍,导致家长有时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我班幼儿除杨思齐外其余都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甚至打骂等,更别提良好习惯的培养了。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那么,教师究竟该怎样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现结合以下几则案例与大家交流分享一下。

    案例一:随着餐车被推入班级,小朋友该吃午饭了。餐前工作一切准备就绪,老师开始分发给小朋友饭菜,当分给胡宇翔小朋友时,他接过饭碗后,就大声说:“老师,饭菜这么多,我怎么吃得完,可不可以少一点?”我说:“老师已经给你比别人少盛了,别着急,你一口一口地吃,你会很快吃的完的。”我一边帮其他小朋友盛饭,一边鼓励他。他似乎没听到似的,嘴巴不停地说,“老师这么多,我怎么吃的完呀?”而拿勺子的手一直不动,当然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把饭分好后,来到他身边,耐心地教他拿勺子,舀起碗里一小勺饭往他嘴里送,并说:“来,用牙齿嚼一嚼,再咽下去。”如此反复几下,他也吃起来了。等到大部分孩子吃完,他只不过吃了一点,看来根本吃不完,我还想帮他吃完碗里的饭,我动手喂了起来,可没喂几口,他呕吐了,一点也吃不下去了,只好作罢。以后,在幼儿园吃饭成了胡宇翔小朋友的一种精神负担,每到吃饭时,我耳边就想起,“老师,我怎么吃得完呀?”

    分析:这个孩子在家中几乎没有自己尝试拿过调羹,因此,进入到幼儿园集体生活后,吃饭成了他的生活难题,在班级的进餐时光的观察中,他属于纯粹等待成人来喂的,进餐的主动性为零,一旦要求他自己拿调羹来吃,饭翻、咽不下去、呕吐的现象屡屡发生,极度的缺乏进餐的经验和技能,这于家长的喂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家长们的过渡包办使孩子们丧失了自我服务的机会。
    策略:通过讲道理,告诉幼儿食物对身体成长的作用,使他懂得,只有多吃东西,才能使身体强壮,越来越聪明。进行个别辅导.对其先帮助他学会自己吃饭的要领,然后慢慢过渡让他自己吃,而后再提出更高要求。把他座位安排在要好又能吃的孩子在一起,这样,他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对表现好时给予鼓励,分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他的积极性,促使改正少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使其尽快养成良好习惯。

    案例二:中午吃饭时,我照例为孩子们介绍了菜谱。当餐车推到香蕉组时,只听见王雅琪小朋友说:“老师,今天的菜我不喜欢,我不想吃。”我说:“不喜欢的菜就少吃一点,要不营养就缺少。”听了我的话后,她也就不吱声了。饭菜分好后,我巡视四周,其余孩子都埋头在用勺吃饭,唯独王雅琪小朋友双手捧碗,小眼睛忽闪忽闪瞅着身边正吃饭的同伴,根本没动勺的打算。我走过去,一边握着她的小手用勺拨开蔬菜,舀起饭粒,一边对她说:“你少吃一点蔬菜,不然大便不好,也长不高,会变得不聪明的。”在我的鼓励和带动下,王雅琪小朋友只好勉强地吃起来。当然,结果是饭基本吃完,蔬菜没动,且米粒洒得满桌都是。

    分析孩子挑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说明孩子开始学着自己作决定,想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食物。孩子的饮食习惯很大程度上是沿袭家庭的饮食习惯,在与挑食家长的交流中得知,诸多孩子不吃的那些食物也正是他们家长不吃的,家中更是不买这些食物,因此,久而久之,孩子们形成了挑食的习惯。

    策略:根据小班”“习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的氛围感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我班有一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海带,一碰上“骨头海带汤”,吃饭就特别慢,调羹在海带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海带,面对这一问题,我一方面给他们讲自编的故事“猪八戒的粗脖子与海带”,让他们知道海带对人的好处可多了,一方面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海带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不吃蔬菜,开始我给少盛点,以后逐渐增加,让其慢慢地逐渐适应,不感到很痛苦,现在他们已能吃很多的绿色蔬菜了。
 

    案例三:经过一段时间的进餐常规训练,班级中小朋友进餐时已养成吃饭不大声讲话、骨头放餐盘等等习惯,今天中午也不例外。我心底不由得涌起一丝成就感。有几个吃饭吃得快的孩子已陆续到我这儿来盛汤。“老师,濮天宇把不吃的骨头扔到我碗里。”听到这一声“控告”,我循声望去,只见焦宇航正用乞求的目光巴巴的望着我。好家伙,小家伙“本性”露出来了!濮天宇是个行不稳坐不正的小男孩,做事有点拖沓,但很聪明。我走过去提醒了一下。回想起来,他每次无论是吃饭还是吃点心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吃几口,玩一下,经老师反复提醒才能吃完。

    分析这类孩子在进餐的主动性上比上一类孩子好很多,但是进餐的注意十分不集中,吃一会,玩一会,往往都是最后一批完成自己的一份饭菜。孩子边吃边玩的不良习惯的养成有很多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没有科学地喂养孩子,比如孩子早已吃饱了,父母却要求孩子一定要把定量完成或再添饭,还有的父母过分前就孩子,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有的父母没有为孩子建立有节奏的生活习惯,孩子玩的正在兴头上的时候拉着孩子去吃饭,更有的家庭没有对孩子进行良好的餐桌礼仪教育。

    策略:让孩子座位调整安排。以前,为了老师的便于管理,我把因偏食而吃得特别慢的幼儿集中在一、二张桌子上,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我改变了方法,把他们安排在要好又能吃的孩子在一起,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案例四:请了一星期病假的吴达群小朋友又回到了班级。再次见到他我非常地开心,早晨入园时他妈妈高兴地对我说:“他早上吃了一大碗肉丝,胃口特别好。”她又特别交代吴达群:“中午多吃点,自己吃,要不然妈妈不来接。“他点点头,与妈妈不舍地挥手说“再见”。中午进餐时,我多次提醒鼓励,他自己吃了自己喜欢的菜。当我帮其他吃完饭的孩子盛汤时,他碗里的蔬菜几乎没动,看来他不想吃。没办法,我只好请他把蔬菜倒掉,重又帮他盛汤。可饭粒掉的一塌糊涂,不但桌都是,连他的座位底下也全是饭粒

    分析这一类的孩子有着较为主动的进餐意识,能自己吃饭,并能在规定时间内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但是卫生习惯却很糟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进餐技能,比如调羹拿的不好导致饭粒掉落。二是家里没有养成好的进餐卫生习惯,在家中进餐时,父母没有要求孩子将掉落的饭粒捡起,这样一来,就让孩子形成了掉饭粒是一件很随便的事情。
    策略家园配合,家园同步我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请家长如实反映幼儿在家进餐情况。每周一次根据表格进行讲评,表扬进餐家园一致的幼儿,这样使孩子有了一定的压力和竞争心,很快改善了在家的进餐情况

   经过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我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在幼儿全部都能独立进餐,每一个幼儿都能较干净的吃完自己的一份饭和菜,不经常剩饭菜,并掌握了一些进餐方法,从而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 。食堂里的阿姨也常表扬我们小一班吃饭最乖,每天吃得干净,剩饭菜是幼儿园少的班级。家长也非常满意自己孩子的进步,都说孩子在幼儿长胖了,变得更健康了。
 
总之,对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要善于观察每个小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直观、形象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那肯定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使幼儿的身心进一步得到健康的发展。

版权所有@江宁区周岗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周岗社区 电话:(025)84615980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