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科研> 文章

南京市2016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发布时间:2017/4/5 13:55:48 作者:徐小荣 浏览量:2530次

南京市2016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表二)

编号

 

 

类别

幼教

课题名称

农村自然资源在小班区域游戏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关键词界定及课题名称解读(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本课题共包含两个概念:即“农村自然资源”、“ 区域游戏活动”。

 “农村自然资源”:这里的自然资源指的是有形资源,从本地环境中选取,诸如土石木草,花果菜种,鸡鸭牛羊,鸟兽虫鸣,鱼虾蟹蚌等,具有本土特色,贴近幼儿生活,能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源。

区域游戏活动:是指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精心设计环境,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

农村自然资源在小班区域游戏活动中的运用研究:本课题指从本地实际出发,探寻能让幼儿大胆塑造、创意自我认知的自然材料。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经验与兴趣倾向,选择自然材料,为3-4岁儿童组织开展精心设计的区域活动环境,使幼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利用天然素材激活思维,大胆积极地动手动脑,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与设计,让幼儿自由宽松、愉悦地在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

0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论述本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该研究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研究背景及意义: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造良好的条件。根据《纲要》精神,我们就应寻找利用本地区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把本地的农村特色自然资源材料请进我们的区角,丰富我们的区域材料。

2.从我园省级课题《农村本土自然资源进行幼儿美术创意活动的实践研究》实施的现状来看,小班幼儿运用农村本土自然资源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一种补充。合理的安排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不仅可以使集体活动后的小班幼儿身心得以舒展,起到锻炼手眼合一、开发智力的作用,同时通过活动还能促进幼儿心情愉快、自信地进行下面的活动,正所谓“学中玩,玩中学”。

3.现代教育向我们提出了“高质量.低成本”教育方针,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农村特色自然资源在小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就必须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和研究。提高幼儿素质,必须创设适合幼儿活动的环境,提高幼儿表现与表达能力的机会,促进幼儿在操作、学习、游戏中获得发展。我园更要因地制宜,以幼儿所处的环境,充分利用农村特色自然资源,实施立足于农村的素质教育

4.《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有效地选择和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资源,调整自身的教育内容和策略,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   

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已有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及其特点与不足,已有的研究结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文献综述: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重视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情况,按时令季节和幼儿的生活实际情况来制定计划”。 相似的教育理念观点,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区域游戏活动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丰富的活动材料是保证幼儿区域游戏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明确指出:儿童的发展是通过自身感知操作而得来的。

农村自然资源在区域活动中的运用相关实践研究近年来很多幼儿园已有开展,丰富的本土自然资源材料的巧投放于区域活动中,使区域活动蕴藏了更多的知识和奥秘,为区域活动增添更多的活力,让幼儿挖掘和发现,从而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同时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如:充分发挥幼儿的自我表现力;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引发幼儿的创造力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得以提高,教师应当在幼儿自身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环境的影响,着力培养和加强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而展开丰富多彩的区域创设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可见区域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要使幼儿得到发展,一要创设环境,二要引导幼儿主动活动。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幼儿充满魅力,因此,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即对农村自然资源的实践研究,来进一步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和幼儿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课题研究的目标(概括地说明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的预期的状态。)

 

研究目标:

1.在探索适合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农村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创设适合小班的区域游戏。

2.探索农村自然资源在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中创意运用的活动思路。

3.通过研究,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审美感受力、创作表现力,提高其游戏活动的设计、组织、评价等专业能力。

 

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及方法(说明每阶段的时间安排,重点回答每一阶段需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做等,内容围绕研究目标展开,表述具体准确,且问题要与目标、内容、方法相切合)

研究内容:

1.挖掘适合小班区域游戏的农村乡土材料,使其成为可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充实丰富班级的区域游戏。

2.探索农村自然资源材料转变为操作材料的制作方法。

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6年4月—2016年9月)

(1)查找相关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运用研究资料,学习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理论和《幼儿园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发展指南》。

(2)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

(3)向市区教科室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6年10月——2018年4月)

(1)选择关于农村自然资源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的运用,研究幼儿制作、操作自然资源方法。

(2)观察记录农村自然资源材料投放后幼儿的游戏情况以及教师的组织情况。

(3)做好阶段性小结工作。

3.总结阶段:(2018年5月—2018年6月)

(1)收集整理资料,分析总结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参加市教科所对本课题的成果鉴定。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找有关资料,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了解本课题研究趋势,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对研究对象的文献资料加以收集,评析。

2.行动研究法: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展开教育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修正方案,调整计划,使研究工作卓有成效。

3.观察研究法: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自然状态下,通过对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习惯的形成有相关因素的观察,收集第一手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4.个案研究法:研究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的具体案例,关注幼儿个体在课题研究中的潜能发展。

5.经验总结法:本人从研究中及时进行经验总结,进行理性思考,形成相关论文,为课题结题做准备。

课题研究的条件(开展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及预期成果(成果形式、成果名称)

研究的条件:

1.园领导一直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坚持以科研兴教。此次个人课题研究得到园领导的大力支持,将会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课题提供保证。

2.本人作为幼儿园业务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幼儿园省级课题和区级个人课题研究已结题,有一定的实践研究经验。

3.本课题针对幼儿园发展开展研究,将会得到业务园长和教科研主任的大力支持,为幼儿园省级课题开展尽微薄之力。

预期成果:

   1.教育笔记、教育案例、个案观察记录多篇。               

   2.幼儿区域游戏的学习故事多篇。                  

   3.课题研究报告1篇和相关的论文1—2篇。

 

 

 

 

 

 

 

 

 

 

 

 

 

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说明:1.本表中类别可分为中语、小语、中数、小数、英语、思品、心理教育、德育(班主任工作)、教管、化学、物理、历史、地理、生物、科学、幼教、职教、信息、音乐、体育、美术、特殊教育、其它23类。

2.本表的编号由各区、市直属学校自行编排。

 3.本表由各区教科室、市直属学校单位进行区级、校级立项评审时使用。

版权所有@江宁区周岗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周岗社区 电话:(025)84615980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