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教研> 文章

被拆开的独木桥

发布时间:2017/4/7 13:32:14 作者:李星星 浏览量:1305次

   

“老师,琪琪和凯凯不交换游戏,还在那里玩。”健健带着哭腔拉着我的衣服,一边用手指着旁边的“跷跷板”说道。最近小朋友发现把独木桥拆开以后分成不一样的玩具,“小木马”、“交警台”、“小船”、“跷跷板”。小朋友呢对“跷跷板特别的感兴趣。可是问题就出现了——小朋友们都抢着坐,坐上了又都不愿意下来。健健呢又是一个偏执着的孩子,玩不到就不罢休,就一直在一边等,可是等了好久都没有小朋友愿意下来交换,只好跑到老师这里寻求帮助。

我拉着健健的来到“跷跷板”这里问道:“有小朋友愿意和健健交换游戏吗?”刚刚还玩着很开心的两个小朋友停了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讲话。健健看到小朋友都没有讲话也没有人下来,急的哭了起来。而在玩“跷跷板”的小朋友也变得有一点点的不开心。

我只好端着老师的架子讲到:“每一个小朋友都要交换的玩游戏,不能只玩一样,要不然其他小朋友都像你们一样,其他的小朋友怎么玩呢,每两个小朋友玩十下然后换另外两个小朋友,现在开始数喽。”“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帮你们数数。”十下以后,琪琪下来了,可是凯凯还是磨磨蹭蹭的,很不情愿的下来了。

有一次,我十下以后,随口说道:“火车到站了,请换下一批乘客!”没想到,两个孩子都很高兴的下来了。于是,我灵机一动,故意询问上来的云云“你到第几站下啊?”也许觉得好玩,有意思,便答道“第站下!” “精明”的依依听到,主动对我“老师,我到第一百站下!”“可我的托马斯小火车只有十站,请问,你到第几站下呢?”“那好吧,我到第十站下!依依挪挪的小屁股坐好,两个小朋友都很开心地翘来翘去……当我到第三下时,停了下来,“亲爱的乘客们,第站到了,请下车。云云“噔”得跳了下来,还热情地说了一声“再见!”这个时候排队的小朋友也上了以后继续开始“四、五、六、七、八、九、十,第十站,终点站到了,请乘客下车”孩子们满脸笑容地下来了,还囔囔着:“真好玩,我还要玩……”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快乐模样,我从内心感到了骄傲与幸福。原来孩子不仅想要“玩,玩,玩”,同时也需要“好玩”,而作为老师的我就是那个“好”的引导者吧。

     很快多小朋友都被这新的游戏方式吸引过来了,争前恐后地往前挤,也想乘一乘神奇的托马斯小火车“排队!排队!快排队!我站在第一个的!健健有点着急的叫道……“所有乘客请注意,托马斯小火车是文明列车,这边是上车区,这边是下客区,这边是排队等候区。请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乘客!”我边说边划定出三个区。孩子们都按着指示排好了队,而杰杰跑到我面前,拉拉我的衣角,悄声说道:老师,我来当售票员好不好?”“好的。”我笑了笑,于是退出了游戏“好了,孩子们,托马斯小火车决定选一名售票员健健很愿意,那我们先请健健当我们的售票员”……

当又有问题出现时,大家便一起解决。有小朋友想挤上去,便有人提醒说:“满了,你乘下一班吧”“超载了,超载就不能开了,不然警察叔叔会抓起来的!”大家玩得越来越有意思了,还能变着花样玩。我从心底生出一种教育工作者的欣慰,在游戏中培养秩序,让孩子拥有自由奔放的生命。

小班的幼儿是需要游戏的,而游戏的价值不容忽视。同时游戏又是孩子学习的另外一种方式,而且孩子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加入游戏,来丰富游戏的层次,使游戏更加的好玩,更加好玩的游戏来吸引更多的幼儿来加入游戏。孩子们自主去丰富游戏的情景,孩子们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当问题出现时,孩子们又在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制定游戏的规则,改变游戏的方式。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游戏中潜移默化式的学习让幼儿学会有效的自我管理,不用老师不断的强化管理,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一种解放。

毕竟孩子的生活经验还是有限的,自我组织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虽然喜欢玩,但是水平还是有待提高的,所以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很重要。教师在观察的同时也要实时参与孩子的游戏,当孩子游戏时出现了问题,依靠老师的权威强制干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机智的教育智慧就是从孩子的游戏情境出发,增添新奇的环节,引而不发,让孩子转化已有生活经验,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其次,老师要灵活地转化角色。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帮助者、监督者等多角色的转换是要根据孩子的游戏的发展而变化的。该退出时,应该果断的退出游戏,把游戏权力完全让渡给游戏中的孩子,孩子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创造力,从而带动原有游戏内容、形式的进化。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尊重孩子游戏的自主性,以赞赏的心态来看待游戏中的想象、探索、发现、表现、创造,积极正面的评价孩子的游戏,让他们拥有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那样话,作为老师也会拥有无上的幸福感。

看着这群活泼可爱的精灵,我想成为陪伴他们成长的存在,少些管理性的命令要求,多些平等协商,大家一起游戏,一起快乐。我要去相信孩子那种蓬勃的生命力量,相信他们能很好的成长,不因害怕秩序的混乱而去阻断孩子的自主、自由。当年学生时代学得的那些美好的教育之思,我万不能因工作的环境而淡忘、丢弃。孩子虽然还是稚嫩的生命,但绝对不是没有思维、想法的木偶机器。我要真正的尊重他们,走进他们,理解他们,给予他们真正需要的,最好能陪伴他们慢慢的快乐的成长,让他们的童年能在欢乐的游戏中度过。

 

 

版权所有@江宁区周岗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周岗社区 电话:(025)84615980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