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折纸教学初探
发布时间:2010/12/27 13:24:23 作者:张宁 浏览量:1479次
折纸是我国传统手工艺术之一。它是以自然形象和生活中的各种器物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手法,通过对纸张的手工折叠等操作进行摹拟塑造,使之再现生活。它是一种对儿童有益和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
折纸千变万化,可以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为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奠定了有益的基础。但是,小班幼儿手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较差。空间知觉处在发展阶段,给折纸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们。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从新生入园的第一天,便进行系统的折纸教学尝试。目的在于寻求小班幼儿折纸的有效途径,通过折纸来促进孩子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和空间感各觉的发展;通过折纸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BR> 经过我们系统的教学实践,孩子们通过折纸在情感、智力、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得到培养发展与提高。我们对小班幼儿进行折纸教学所实施的方法具体如下:
一、营造折纸环境<BR> 孩子入园的第一天,映入满目的是:色彩艳丽的彩纸折成的小兔、青蛙、小鸟等组成的一幅幅有趣的画面。我们把一幅幅画面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听。告诉幼儿这些东西都是老师用纸折成的,从而激发他们对折纸的愿望和兴趣。孩子们看得欢喜,听得入迷,新入园的不哭也不闹,纷纷央求着让老师给他们折小猫、小狗等。
二,了解纸的认识<BR> 孩子对折纸有了兴趣,怎样实施教学才能使孩子顺利地投入到折纸活动中呢?我们给孩子投放了各种颜色,各种质感的纸张,供幼儿折叠玩耍,增进对纸的兴趣。在孩子玩纸的当中,使他们感知了解纸的种类、用途、性质;在折的过程中,不能用力过猛,要爱惜纸张。
幼儿手指力量较弱,没有手劲把太厚的折边压平,或太脆纸张的角、边折叠到位,影响作业的完成和兴趣。因此在幼儿作业时,我们选择的纸张有一定的柔韧。厚薄适度的纸张。
三、遵循规律选材在众多的折纸书中,都是按事物的种类进行区分编排。我们在教幼儿折纸的过程中是按基本型的规律分块学习。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选择内容。首先学习正方形的对边折,正方形的对边向中心线折,以及正方形对角折等基本型,再学习集中一角折,以及正方型对角折等基本型,再学习集中一角折,单菱形、双三角等基本型。由基本型完成具体的物品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步骤较少,技能较为简单,如折猫头,狗头、纸杯、钱包等只需三四步。在幼儿对折纸有一定的兴趣,手指协调能力有一定的发展之后。再增加难度,学习拉、翻、打开袋子等技能。
四、鼓励幼儿大胆创作<BR> 幼儿对折纸有了兴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折纸技能后,我们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折出新作品,如幼儿掌握钢琴的折法后,我们示意幼儿大担地拉拉边,翻翻角、折折看看,结果孩子们惊讶地发现,他们的钢琴变成了簸箕、帽子、钱袋等等。
五、提供便利巩固掌握为了巩固和提高幼儿的折纸技能,发展智力。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纸张和小手绢。每当孩子掌握一种新的折纸作品后,我们利用饭前休息时间,给孩子发一块干净的手绢练习折叠,在手工角投放各种尺寸的彩纸供孩子们课余或区域活动时折叠;并且还为孩子布置一块展示"天地"。孩子们随时随地的把新作品展示给大家。<BR> 经过一年的折纸实践活动,孩子们已能折出数十种物品。手、脑、眼能很好协调一致地活动。同时促进了空间感知觉的发展和为数理几何概念的形成。只要方法得当,选材适中,小班幼儿学习折纸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