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 文章

幼儿早期社交能力培养

发布时间:2017/4/5 9:49:44 作者:董亚丹 浏览量:1270次

幼儿早期社交能力培养

【摘要】  一个国家的强弱与人力资源息息相关,好的人才要从小培养,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为此,我从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各种事件进行观察、研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相应的措施,旨在为幼儿日后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社交能力   现状   原因   反思与策略

一个国家的强弱与人力资源息息相关,好的人才要从小培养,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从教育的立场看来,家长希望孩子能学会与他人交往,幼儿也常常希望自己有真正的朋友和玩伴,而且这种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强烈,家长和教师要理解孩子与同伴交往的需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其他的同伴接触交往。但是孩子毕竟年幼,对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不能很好的掌握,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们具有善于与人交往合作能力,孩子今后总是要走向社会而成为独立的人,还要面对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学会与人交往,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那么我们如何做好幼儿社交能力培养的工作呢?

一、幼儿社交的现状

幼儿园里的“低成就者”成年以后偏离社会行为的情况也比较多,所谓“低成就者”在每个学校里都会有一些让老师及幼儿感觉比较“不受欢迎”的儿童。

(一)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的幼儿。例:端木上中班了,到幼儿园就是不主动给老师问好,老师鼓励他也不说,进入教室后就自己坐在那也不出去玩,大家去排队了他也不排,还在那坐着,直到小朋友去拉他才去。老师让他上台表演也不去,别的小朋友喊他他也不答应,好话说尽也没有用,父母和老师都倍感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犯了错误要批评他才说对不起,轻易不认错。他见到了亲邻长辈或别的小朋友不爱打招呼,躲到父母后面。四岁多了,太“孤独”了,不爱和小朋友一起玩,不爱和长辈、老师交流。

(二)社交时不主动,自卑的幼儿。大班的浩浩,平时胆子小,不爱表现,只与一两个身边的小朋友说话。他是个严重缺乏自信的孩子,经常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或各个方面都不如别的小朋友,经常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做起事来总爱思前想后,总怕把事情办错了被人嘲笑,并缺乏意志力,遇到困难害怕畏缩。被自卑心理所笼罩,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受到严重的束缚,孩子的聪明才智在各方面也不能得到正常的发挥。

(三)社交时表现霸道,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明明在幼儿园里喜欢招惹别的小朋友,弄得小朋友都不跟他一起玩耍、活动。不愿主动与小朋友一起玩,有好吃的,好玩的也不肯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老师及家长为此也都很着急,久而久之会造成了他一些性格上的缺陷。与同伴相处稍有不能如愿的地方,就动手打人,而且又很霸道,见到自己喜欢的(别人的东西),随手就抢。攻击性的行为屡见不鲜,反复教育反复犯错,不见成效。

二、寻找造成幼儿不良社交现状的原因

(一)造成幼儿社交时孤僻的原因:1、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孩子是家中的独苗。现在许多家长因不善于与人交往,或是害怕与别人孩子发生口角,怕孩子被人欺负,将孩子长期禁锢在家庭这一狭小的活动空间里自娱自乐,使孩子与外界隔离起来,时间一久,孩子与外界交往的欲望和能力就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形成性格孤僻内向。2、父母教养的方式。有的父母喜欢采用强制或哄骗的方法诱导孩子向他人问好,与人交往;还有的父母则把孩子当做向人炫耀的资本,经常无休止地让孩子为熟人、朋友表演、展示所长。时间久了,孩子们就会对这种强制性、被迫性的交往方式产生厌倦及逆反的心理,进而外出时与人交往也会不主动,对与人交流产生恐惧感。3、家长过度的保护。家长对幼儿的保护过多,怕磕着碰着,总爱把孩子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的意识。当孩子逐渐长大,受保护的惯性就会照样持续,家长没能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适当放飞,结果是孩子离开大人就害怕,不敢独自与人交流,遇事没有主见。见到生人,就会躲在父母背后,寻找“保护伞”。

(二)造成幼儿社交时不主动,自卑的原因:1、幼儿自身缺陷带来的挫折感 。幼儿因为自己与生俱来的长相缺陷,老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自卑。幼儿还小,还不能适应环境,很容易导致幼儿产生与人交往的挫折感,受到过歧视或嘲笑的幼儿,会更受打击,更自卑。2、家长期望太高带来的压力感。家长能力太强,对孩子期望就会过高,望子成龙的情绪就会攀升,让孩子力所不能及,往往会得到家长的训斥甚至辱骂,使孩子产生自卑。3、父母自卑情绪的影响。有的父母本身就是自卑的代表,常常怨天尤人,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很少走亲访友,不善与人交际。孩子在这样的父母“包围”下,容易使幼儿也产生自卑心,这对他的成长非常不利。

(三)造成幼儿社交时霸道,有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父母恶劣

粗暴的态度。幼儿有什么样的行为,往往与父母对待幼儿的方式密切相关。有些父母性格暴戾,经常对孩子不打就骂,不分青红皂白。可以说,幼儿是父母的镜子。对孩子乱发脾气的同时,潜移默化之中孩子就已学会打人骂人。如果父母经常用次粗暴的行为方式来对待他的孩子,不仅对孩子的成长会于事无补,还会进一步促进幼儿形成暴戾的性格,让孩子变得更加蛮横不讲理。2、父母对孩子溺爱造成的后果。当今社会,孩子已成为家中至高无上的“小皇帝”,家长对孩子的命令言听计从,孩子想要得到的东西,哪怕是要天上的月亮,家长都想摘下来给他。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以自我为中心,想得到的东西“不择手段”,甚至去抢别的小朋友的东西。3、错误的强化作用。“按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幼儿侵犯行为的结果对其侵犯行为的过程来说,是一种奖励性强化。”(幼儿通过侵犯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目的,满足他的某些要求,那幼儿还会继续采用这种手段。)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时占上风、得便宜,还进行夸奖,结果便强化了孩子的侵犯行为。还有时,孩子在外受委屈、吃亏,有些父母怂恿孩子与同伴一较高下,大打出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会忍让,对别人的错误的行为“以牙还牙”,对惹怒自己的伙伴也经常动不动就会“出手伤人”。

三、反思与对策,培养幼儿社交能力。

(一)发挥榜样作用,激发幼儿交往欲望

教师与家长应当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与人相处的良好经验,提供和其他同伴相处的机会。比如父母从外地旅游回来了,带一些特产、小礼物和亲友、邻居们分享,可以跟孩子说:“这么好吃的东西当然要和好邻居分享,所以我们一起把东西拿给隔壁的褚阿姨还有小朋友吃,好吗?”若是孩子已经具备足够的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两家交情融洽,可以让幼儿执行这个分享的行为,让幼儿拿东西自己去和邻居分享。教师及家长还可以利用生日、节日,主动邀请其他人一起庆祝,增加幼儿和其他同伴交往的机会。培养孩子当众讲话的能力。在游戏时多给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应当多鼓励、多表扬这样的孩子,从而使其与同伴相处时更加融洽。另外,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需要在社会、家庭及学校的教育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所以我们可以专门购买可以培养孩子社会性品质的故事书,图画书,借助书中人物的成功“案例”激发孩子交往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提供交往机会,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的各种活动安排比较紧凑,他们能够充分和同伴交往的时间不多,因此我们常可以看到许多幼儿在厕所里玩耍、交流甚至不肯出来;或者上课时讲话,不专心。显然,这样对幼儿的交往和社会性的发展是不利的,有些甚至是有害的。因此,我们在安排活动时,充分保证给幼儿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和自由交往的机会。如室内游戏活动,玩区角游戏,让孩子们自由的搭配,可以自己选择区域,自己选择同伴一起玩。在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时,我们也给他们提供充分自由的空间,我们老师不要主动去干预,使其在自由的空间中交往、游戏。

(三)提供交往经验,教给幼儿交往的技能。

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孩子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幼儿学会交往中如何掌握交往的技能,我们应当正确的引导幼儿学会交往的语言,教 给孩子们交往的态度。比如在建构区,我们要求幼儿合作搭建,借此练习幼儿互相团结,谦让的技能;在区角游戏中,我们要求幼儿自己制作,自己排练,借此练习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自我分工的技能;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往往会从陌生到熟悉,他们充分感受到与同伴交往合作的乐趣、惬意和满足。我们也可以用朋友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中去,积极地引导和做好示范工作,帮助幼儿处理活动中出现的交际障碍。

(四)营造和谐氛围,指导正确交往方法

“现代幼儿心理学认为,学龄前幼儿正处于个性萌芽和初步形成期,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期对孩子施加正确的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开朗乐观、主动交往的性格雏形。”但如果错过了学龄前这一最佳敏感期的话,很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个人能力的正常发挥。一家人的和睦相处,互相体谅才会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交往氛围。在家庭中,作为父母不能因为孩子过小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代办,久而久之幼儿的自理能力就不强。也不能在孩子主动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时,家长应当给予鼓励,即使孩子做的不好,要交给孩子争取的方法,而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否则,就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造成自卑的心理。另外,家长应尽量不在孩子跟前过多地暴露父母双方的分歧及争执等,从而避免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巨大阴影。

总之,愿我们共同努力,重视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孩子们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21世纪的栋梁。

【参 考 文 献】

[1]、斯米诺娃 古斯科娃.学龄前儿童与同龄人交往的研究 .国际社会科学快报,1988

[2]、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版权所有@江宁区周岗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周岗社区 电话:(025)84615980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