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 文章

蜕变

发布时间:2017/4/5 9:50:56 作者:董亚丹 浏览量:1031次

蜕变

案例背景 :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动手操作中,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动作协调性,手眼协调一致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锻炼,其他各方面知识也能融汇贯通,从而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更主要的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然而,现在的孩子有着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我班经常会在午睡起床后组织幼儿来一次穿衣服、叠被子比赛,让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也培养幼儿的审美及整洁的观念。

案例实录: 

案例一:大帅小朋友,小班的时候都是老师帮忙穿衣服,中班时穿衣服不会把反了的衣服反过来,不会扣扣子、拉拉链,鞋子总是穿反,东西也是丢三落四。更严重的是吃饭使用勺子都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一顿饭吃下来,桌子上、地上、手上、衣服上到处都是米粒。 

案例二:和孩子们相处了三年,对他们各方面的自理能力都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比如在吃饭方面,有得幼儿真的很棒,但也有部分幼儿不良现象比较严重:文博小朋友是今年新来的小朋友,每次吃饭都不肯吃菜光吃白饭,而且吃的特别的慢,还喜欢把饭含在嘴里,不咽下去,针对这种情况,我适当的提醒他快点吃饭,其他小朋友都已经吃完了。他含饭我就提醒他小嘴巴动起来,刚开始时,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了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生活老师的我依然继续坚持,同时也积极和孩子的家长进行交流。才知道原来在家里都是妈妈喂他吃饭,任何事情都是大人包办,自己从不动手,于是我要求家长的配合,让她在家里学着自己动一动手,家长放一放手。久而久之,惊喜的发现孩子的午餐习惯慢慢地变好了,孩子不再等我去喂了,也不再将饭含在嘴里了,一抹微笑悄悄地爬上了我的脸庞。

案例分析:

通过对以上两个孩子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这些孩子在家中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长大了就会做了,现在不会没关系,长大了自然就会了。由于幼儿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在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少模糊认识,因此长期以来,幼儿的自理能力获得的机会就处于被剥落的状态,阻碍了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针对以上两个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我想起了小班的时候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出发,慢慢教会孩子如何穿衣、如何穿鞋、怎样如厕、怎样吃饭,经过不断的示范、督促、培养。现在这两个孩子进步十分明显。特别是在折被子比赛中,这两个孩子表现十分出色,不但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主动地去帮助比他慢的小朋友。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我认为大班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应该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首先,要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让家长和老师变“懒”一点,使孩子更勤快一些。     

其次、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比如学叠衣的儿歌:衣服小宝宝,先来站站好,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再来弯个腰。孩子口中边念手上边做,很快就学会了。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我们可以开展“强帮弱”的活动,如在午睡起床后,请能力强的幼儿来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穿衣服、鞋子、叠被子等。使能力强的幼儿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也使能力弱的幼儿在内心深处播下了要学会自我服务的意识并逐步学会掌握自理方法。  

3.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因此,当幼儿初步掌握一个自理技能时,我们应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逐步提出新要求,以便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比如对于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只要求他先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对于能力强的孩子在整理好自己的事情后可以当“小老师”帮助慢的孩子。教师切不可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以“一步登天”的思想高要求幼儿,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今天比昨天进步了”、“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的方法。  当然,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给孩子创造条件,教他们正确的自理方法,多指导、多鼓励、少指责,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从小事做起,比如给小朋友发餐具,擦桌子、扫地、整理自己的小床等这些小事都可以教给孩子方法,放手让孩子去干。孩子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和潜力是非常强的,相信我们的孩子有能力进行自我服务。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最终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我们的孩子终身得益。

版权所有@江宁区周岗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周岗社区 电话:(025)84615980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