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插上记忆的翅膀
发布时间:2017/4/5 12:34:32 作者:张卫敏 浏览量:1085次
让幼儿插上记忆的翅膀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幼儿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其显性指导具体表现为:1.组织策略,讲清语言游戏的规则和玩法,以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2.引导策略,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感官、多种途径来理解和表达语言信息,以指导幼儿实现游戏的主体性;3.帮助策略,帮助幼儿解决游戏活动中遇到的纠纷和困难,以指导幼儿实现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中班下学期的孩子,正是他们在社会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而想说,能说,会说,灵活运用语言,是他们是融入社会、表达自我的重要媒介。有一次上语言课故事《 美美的皮鞋》,这是一个展现废物利用的故事。一只破皮鞋,在小兔和小松鼠眼里一钱不值,可在勤劳、聪明、能干的美美小老鼠手里做成了一辆漂亮的皮鞋车。它送小兔去上学,给小松鼠送松果,废物利用得非常巧妙。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用提问的方式先引起幼儿的兴趣,之后就会丰富多彩的图片制成的PPT来继续把幼儿的兴趣吸引到课堂上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许多废旧的物品,如何把这些废物物品再进行加工创作,是一丰富的物质资源,也体现了纲要中语言领域与艺术领域的整合。整个教材的活动目标都考虑到了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是否符合幼儿的学习经验,是否能引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我认为一下几种方法能让幼儿快速记住故事内容,并且把故事复述出来。
一、充分利用图片形式,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印象。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图片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图片的教学功效,充分调动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呢?其中挖掘图片是很重要的。图片是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和事件的再现,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它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情节简明,能引起幼儿的联想和想象,而观察、联想的结果,必然产生表达的愿望。图片既是教具,又是具体形象化的教材,更是幼儿讲述的依据。进行看图讲述教学,首先要对图片中内容进行认真分析,思考什么样的图片更适合组织看图讲述活动?无论是情节性的图片还是非情节性的图片,内容上应该是图像丰富、主次分明、线索明确、图与图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有让幼儿充分想象与讲述的空间。 因此,我巧妙的运用图片,把图片做成会动的PPT图片,更加吸引了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的有效提问。
“小动物会怎么说?”到“他们为什么不喜欢这只鞋?”到“小动物为什么会这样说?”对于教师的有效提问进行了反思,我认为提问是为了激发幼儿有效的思考,拓展幼儿的思维,锻炼幼儿的思维。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每一次提问与回应,让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真正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应该是在精心预设的同时,灵活的生成与调整。也只有在有准备的调整中,幼儿的经验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老师在活动前已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已有经验,考虑孩子可能出现的回答或问题,进而又预设了第二层次的提问,即我们所说的追问。所以,我觉得,老师的提问应该落脚在对孩子的关注、了解,在活动前要多想、多思考!
三、游戏对幼儿的语言的发展有极重要的影响。
这是由于在游戏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探索各种事物的性质、作用和关系,从而能细致深入地理解事物。同时,在游戏中也培育了幼儿的言语、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尤其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活动中,也发展了愉快的情感和坚毅的意志性格等。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妥善组织幼儿的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这种富有实效的活动架起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激发了教师研课的兴趣,改变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最重要的是在我组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氛围,我组的教师们在相互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获得实践智慧的发展。
我认为在我这节活动课中成功地方在于:在活动开始部分,老师开放式的提问,通过看看、说说,理解图画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接着通过出示PPT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松鼠的动作、表情,猜测它们的心里变化,发展幼儿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再通过小兔、小松鼠与鼹鼠的动作、表情比较,表述鼹鼠的心情。通过肢体语言:洗、晒、修、刷、装等动词,更好的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通过鼹鼠表情的观察和心情的猜测,体验变废为宝的快乐情绪,通过讲述,体现鼹鼠的皮鞋车的漂亮和有用。最后,将鼹鼠的经验迁移到自己身上,鼓励幼儿多动脑多动手,自己也去寻找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变废为宝的尝试。
我认为不足的地方是:活动课中部分环节链接不是很紧凑,课堂上虽然节奏把握的很好,还是有一点点乱。这种富有实效的活动架起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激发了教师研课的兴趣,改变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的能力,这对幼儿的成长也是有很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