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之鱼,还是授之渔 —从农村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说开去
发布时间:2017/4/5 14:22:07 作者:徐小荣 浏览量:1162次
受之鱼,还是授之渔?
—从农村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说开去
南京市江宁区周岗幼儿园 徐小荣
内容摘要:现如今有不少农村家长教育观念,往往只注重孩子智力的发展,注重对于知识的传播以及生活上的照顾,而往往忽略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播种行为,收获性格”。幼儿期是培养自我服务能力的关键期。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获得的过程,既是模仿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过程。因此,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关键词:小班 自我服务 原因 培养
正文:《纲要》中指出:作为父母与老师,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我服务的尝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幼教工作者已越来越重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播种行为,收获性格”。幼儿期是培养自我服务能力的关键期。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获得的过程,既是模仿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过程。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同时我通过调查了解到我班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与家长的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我们正确指导教育,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提供有效的依据。
一、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弱的原因分析
一方面,现在的家庭中,家长们在对待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以下三种错误的想法。第一种是过度的爱护,家长样样包办代替,自己任劳任怨。第二种是认为孩子小,能力差,长大了也就自然学会了。第三种是怕麻烦,如孩子做不好,衣服穿反了,还要脱了重穿,更麻烦,浪费时间,还不如自己动手去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幼儿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由于溺爱孩子,家长包办了一切,这样就剥夺了幼儿动手的机会,养成了幼儿过分依赖父母的性格,使一些本应该得到锻炼的劳动技能在无形中被剥夺了,从而使孩子失去了动手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在幼儿园有的教师为了防止幼儿出事故,也不愿让他们动手,再者,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有的教师为避免麻烦,对幼儿管手管脚,把幼儿置与被动地位,图省心省事,认为不如自己做了算了。这样就忽视了孩子愿意干自己喜欢的事,会对周围新鲜事物产生兴趣,还为自己能够完成这件事而自豪。
二、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1.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参与练习。幼儿自我服务的内容如果是单纯的示范讲解,幼儿学起来就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而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来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戏了。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出各种形式,运用儿歌,游戏等活动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幼儿穿衣服时,先教会他们念穿衣歌:抓边子,钻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孩子会边念儿歌边两手抓住衣服的边子,将头套进衣服内,两手分别从袖筒中伸出,再将衣服的边子往下拉,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穿衣服。又如:在教幼儿扣扣子时我准备了幼儿的旧衣服和布娃娃,设置了我给宝宝扣扣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来当爸爸妈妈为“宝宝”穿衣服,扣扣子。让幼儿在游戏中消除紧张的情绪而主动参与,并把此游戏内容投放到区域游戏中,让孩子反复练习扣扣子解扣子的本领。幼儿学起来积极性很高,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得到了发展。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2. 通过各种感官,有利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我服务的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如在认识花生的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生花生、熟花生、花生仁,并把这些花生分给孩子们,让他们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闻一闻的方法,认识花生的特征,然后剥去花生壳,尝一尝,这样,幼儿既认识,了解了花生的外形特征,还掌握了剥花生壳的劳动技能。当幼儿品尝着自己剥的花生时,吃得可香了,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剥的。这样孩子们即认识了解了花生的外形特征,又在剥花生壳的过程中掌握了劳动技能。再者,我们平时很注意班级环境的整齐,物品归类,摆放有序。保持环境的干净等舒适的环境给力孩子们愉快的心情。同时老师的劳动也影响了孩子,给他们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3.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俗话说“五个手指头伸出来都有长短。”何况是来自不同家庭的幼儿。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对于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就要提高要求。对于能力差的幼儿,就要相对降低要求,不可强求,须因人施教,如我班的徐佳年龄大、个头大,他在自我服务能力方面表现特棒,饭吃的又快又干净。而不足龄的肖冬晴,就相对差一些,动作特慢,还一点不急。但我从没批评过她反而总是鼓励她,动作快一点,还表扬她,自己能把饭菜吃完。而她也在一天天的进步,动作也一天比一天快。所以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让幼儿逐步去掌握方法。
4.教师以爱为本,从严要求,巩固练习。要掌握一项技能需要反复的去练习操作,才能熟能生巧。所以这就要老师不厌其烦的去督促、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训练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例如,让幼儿吃饭、喝水、小便、洗手等各个方面。我们应尽量的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果幼儿在某一环节做的不好时,老师可用语言来提示他:如用小手向上提一提、拉一拉、搓一搓、多送一点等,时间长了他们就掌握这一项技巧了。通过比赛,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孩子活泼好动,也好胜。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比赛活动,以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如:穿鞋比赛、折衣服比赛、脱衣服比赛、洗手比赛等。孩子们为了取得好成绩,赛前在家中反复的练习。比赛时,孩子们可认真了。
5.家园配合共同努力,同步发展。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们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家长们明白: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不要怕孩子做的不好,做的慢,更不能包办代替。让孩子们失去锻炼的机会。我们还在“家园桥”专栏中经常张贴一些有关育儿经验、育儿指南、习惯养成、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文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便更好的配合老师去教育幼儿。
通过教育实践,我感到对小班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可行的。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练,不仅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还激发了他们动手懂脑的兴趣,萌发了自我服务的意识。在幼儿园能用正确的方法洗手,独立的进餐……还能帮老师擦桌子椅子,在家中能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量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长们也开心。
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反复的过程,需要我们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当然,我们一定要从每个孩子的实际出发,重视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必将会收到良好的成效,让孩子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