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轻轻的呵护你
发布时间:2017/4/5 14:24:43 作者:徐小荣 浏览量:1047次
让我轻轻的呵护你
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如果成人用“象”或“不象”来简单粗略的评价孩子的作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评价,恰恰会给幼儿带来负面的消极作用,不但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由此可见,所以教师适当的评价能有效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此,在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中教师注重使用积极适当的评价方法,不但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而且幼儿的绘画技能也相应得到提高, 让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在多年实践中我梳理了以下几个评价策略,效果很好。下面就两个案例与大家交流与分享。
案例描述
在画“下雨”时,浩浩小朋友却没有按老师的要求画,而是兴致勃勃的画了几辆他所说的汽车,我肯定了他,并引导他说:“你的小车真好看,要是让小雨冲干净车身上的灰尘,小汽车会更神气的。”我的赏识与鼓励让田田很快拿起小蜡笔,在车周围画起了小雨。我的赏识与鼓励让田田很快拿起小蜡笔,在车周围画起了小雨。
还有一次孩子们用画连环画的方法,画小老虎和动物之间的故事。很多孩子画得很好。可是冉冉的画面却特别乱、挤,小朋友都说他画得不好看。在评价时,老师没有立即否定他,而是让他来讲一讲为什么这样画。她说:“小动物们乘火车去旅游,忽然火车上来了一只大老虎。小动物们吓得挤在了一起。”多么有创意的想法啊!老师立即表扬了她。
案例分析
对于小班孩子,一开始非常惧怕绘画,对绘画缺乏自信。教师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注重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固然很重要,但也不可低估正确评价所带来的积极效应。而教师积极的评价能激起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极富想象却画的不象的孩子得到理解和肯定,从而建立起对美术绘画活动的兴趣与自信。
“想得好”包括幼儿的知觉、感受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而“画得好”则以幼儿的绘画技能为支撑,从长远来看“想得好”比“画得好”更重要。因此,我们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能只关注绘画的结果,还要重视幼儿的思维过程。所以,我们在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不能一味用“标准化”“美感”来衡量,要走进幼儿心灵,看他们是怎么想的。
策略一:动态评价。这种评价既要注重表现结果还要注重思维过程,是指教师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注重评价幼儿的参与状态及思维、创作的动态过程,让孩子在鼓励与帮助中创造表现。在整个绘画活动中,教师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倾听其绘画时的语言,并记录其思维闪光点,随时对积极思维、大胆想像的幼儿给予鼓励,并激励所有幼儿积极思维、想像,引导孩子更好的完成作品。 在运用动态评价时,教师应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氛围,允许孩子们小声的自言自语或是“交头接耳”,让孩子边画边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思维。同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能随时发现问题,及时鼓励,不厌其烦,对每个孩子都抱以赏识的眼光、真诚的微笑。
策略二:奖励评价。顾名思义就是给予每个孩子一个小小的物质奖励。每位幼儿在完成作品时,都是尽了力的,都觉得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他们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即便是那些能力偏弱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当幼儿将作品给老师看时,我除了言语的赞赏与鼓励外,还给予恰当的奖励。例如进步了一点,就奖一颗星,进步大了奖两颗星,再或是一朵小红花、一张小图片。比如在折贴小兔后,我将准备好的蘑菇图片奖给他们,让孩子贴在小兔身边,并用高兴的口吻说:“太棒了,瞧你的小兔在种蘑菇呢!”在运用奖励评价时,教师要注意奖励的恰如其分,让幼儿明白自己获得奖励的原因,激励幼儿为获得更大的奖励而努力。同时还应注意奖励方法的多样性,如在小朋友作品的一角画上一个笑脸,用小印章印上一个小图案,效果也相当不错。常用奖励评价,使得那些胆小或缺乏毅力的孩子也会因此而增强信心,使其不断在奖励中尝试、表现。
策略三:作品展评价。这种评价其实就是把每个孩子的绘画作品都展示出来欣赏。每一次活动结束时,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这样做,本身就是对幼儿创作的肯定。当孩子完成了一幅作品后,他会有很大的成功感,很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他的作品,那么作品展示评价就很好的满足了孩子的愿望。我在活动室内特意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块展示作品的大展板。每当孩子们完成作品后,便会将他的作品送到大展板上展示出来,自己则站在作品前,或是自我欣赏,或是三两结伴指指说说。为了在大展板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孩子也很乐意接受我的建议,不断的修正自己的作品,以达到更完美的效果。当孩子看到经过自己努力后的成果被展示出来时,是多么的开心,多么的激动,他会不断告诉旁边的同伴:“看,这是我的。”在运用作品展示评价时,教师不能对幼儿的作品展出时时一刀切,应允许他们有先后,还要注意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耐心听取别人的介绍。教师和幼儿应在自由宽松的状态下讲评作品。教师评价还要及时准确,幼儿的记忆以短时记忆为主,所以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要及时。当孩子在绘画过程中有出彩的地方,或出现错误了,老师就要及时给予评价。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关注幼儿的情绪体验,通过评价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允许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接纳孩子不同的创造结果,不以统一的标准衡量、评价幼儿。只有这样的评价才会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激发幼儿的绘画欲望。而教师在学习反思的基础上,要体现《指南》的精神“让绘画活动成为孩子感受美、表现美、体现美的有效途径。”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绘画教学的专业特点,帮助幼儿摄入丰富的审美表象,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使幼儿情绪轻松、愉快,思维活跃,达到明显增强言语表现能力,很快提高绘画水平。
总之,不要把孩子看成是美术家,要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和鼓励,满足幼儿的表达欲和创作欲,让幼儿在美术绘画活动中充分享受创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