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远离危险物体》
发布时间:2017/4/6 14:57:22 作者:曹璐 浏览量:1343次
《让幼儿远离危险物体》
背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因此,尤其体现出对幼儿安全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我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依据这些年与幼儿相处的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对幼儿安全教育开展的看法。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大部分在3-5岁,缺乏知识经验和和独立行动能力,但又活泼好动、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对接触到的危险事物常常意识不到其危险性,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是集体教养机构,不像幼儿在家中可以一对一,甚至几对一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和保护,幼儿园教师少,孩子多,一个教师要面对许多幼儿。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空间大,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多,这使幼儿身处更复杂、更多样的环境。如果没有人身安全的保证,其他的保证将成为一句空话。
案列一:
午间带领幼儿在操场上散步,突然琦琦哭着跑过来告诉我:她的鼻子被轩轩打出血了!我蹲下来看了下她受伤的鼻子,没有流血,就让轩轩小朋友和她道歉了。放学后我们正在打扫卫生,琦琦阿姨带着她来和我们说:琦琦鼻子里有一个东西,黑黑的东西在鼻子里看不清楚,让我们老师看看,我们托着她幼小的脸,点触她说的鼻子仔细观看是有一个黑黑的东西在里面,班主任王老师按住她有没有黑东西的那个鼻子,让琦琦用鼻子使劲往外冲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鼻子里出来一个黑果子,大家都瞎了一跳,那个黑果子就是我们幼儿园外面樟树上的黑果子,幸好被王老师弄出来了,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就问她怎么弄进去的,她说是轩轩弄的,她的妈妈晚上也在班级群里问了老师这个情况,然后也打了电话给了俞老师问了这一情况,琦琦依旧说是轩轩弄进去的……
我们三位老师下班后就在班级分析,大家都觉得黑果子那么小是不可能被别人塞进去的,而且我们问过轩轩小朋友了,他说自己没有塞她鼻子了,要不然就是琦琦睡觉的时候自己塞进去的,我们猜测的结果是琦琦小朋友睡觉的时候,把黑果子自己塞进鼻子里面的,她自己害怕老师骂不敢承认,我把琦琦喊过来和她谈了谈,告诉她,你是一个好宝宝,老师很喜欢你,做错了事情勇于承认老师还是同样喜欢你的!因为你是一个诚实宝宝,那你能告诉老师那个小黑果子是谁塞进去的吗,如果你自己不小心把小黑塞到鼻子中也没有关系,老师不会怪你的,琦琦最终说出了是她自己不小心塞进去的,但那个黑果子是轩轩给他玩的。
案例二:
经过小黑果子事件之后,我们班级三位老师就非常注意这方面的事,每天不停地和小朋友说东西放入鼻子里面的危害,很严重是要去医院的……俞老师在前面讲述,我在一旁看着班级孩子的面孔和神情,这位时候我们班级的彤彤突然就哭了起来,我喊她到我身边来,告诉我为什么哭了,她大声告诉我:她的鼻子里面也有一个小东西!我听完后真的是吓死了,赶紧告诉俞老师说彤彤鼻子里也有一个东西,喊班主任王老师过来看看,王老师过来一看,鼻子里真的是有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卡到鼻梁上面了,用手触摸都能感觉出来,真的是太恐怖了!王老师按住另一个没有堵住的鼻子,让彤彤用力去冲气,试图把那个卡在鼻子里面的东西给弄出来,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彤彤小朋友很努力终于把那个卡在鼻子里面的东子给弄出来了,冲出来掉在了地上——是一颗花生,在鼻子里泡久了变得好大有大指甲那么大,彤彤把鼻子里面的花生冲出来的时候表情真的是哭笑不得,她哭是害怕卡在鼻子里面的花生出不来医生会不会用长长的把她鼻子给剖开,她笑是高兴卡在鼻子里面的花生终于出来了,她可以很好地呼吸了!后来我们问彤彤了,这个花生怎么来的,他说是在家里弄得,放学后我们和彤彤的妈妈了解沟通了一下,彤彤家是卖杂货的,每个周末早上都会到妈妈的店铺去玩,那天早上彤彤一个在玩花生,妈妈和爸爸也没有在一旁看护,彤彤自己不小心把花生塞到鼻子里,自己吓的也不敢告诉妈妈。
案例三:
我们班级手工区增加了一个串项链的活动,让孩子用剪短的吸管和毛根串项链,他们把盒子里的吸管揣在自己口袋的带回家玩,今天早上锐锐外公和我们说锐锐早上吃早饭的时候打了一个喷嚏,打出来一个小吸管,吓了我们一跳,我们意识到小吸管的危害,把这个活动取消了,把小吸管扔掉了,上课的时候突然姗姗小朋友大哭起来,告诉我,她鼻子里面有个小吸管,我扒开他的鼻子一看是有一个短短的红吸管,我把她拉到班主任王老师的身边,让有经验的王老师弄,王老师告诉姗姗用力出气,把小吸管给冲出来,但是姗姗的力气小,我们就在幼儿园找小镊子把那个小吸管给夹出来,废了好长的时间最终找到了镊子把小吸管给夹出来了……
这几件事情的发生给我们老师一个警醒!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时时关注身边幼儿的一切,也不准有什么意外发生,吃一堑长一智同时也会告诉幼儿这些东西的危害!很多的东西是人为的,我们也要避免让幼儿接触危险东西……
反思:
一、幼儿对我保护,安全意识不够(老师平时对幼儿多讲解安全……)
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每次活动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幼儿原有的认识的基础上,应适时、及时地提醒幼儿,让幼儿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安全意识逐渐在幼儿心里扎根。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意识和行为之间的差异,幼儿的自觉性和自制能力都较差,而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天两天教育就可以见效的。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正确行为的引导,使之形成习惯,同时还要经常督促和检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常给孩子讲解意外伤害的知识,让孩子知道周围哪些东西能玩、哪些不能玩,哪些东西是危险的,对我们的身体有伤害。认识一些常见的安全标记,知道紧急情况下的求援电话和求助人群,从而逐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老师对幼儿的安全关注的不够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要树立“幼儿教育无小事,人人都是教育者:教师工作无小事,事事都可教育人,用心去关注每个幼儿,关注每个幼儿的一切,幼儿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情感、态度、习惯、心理变化……从方方面面去发现。去挖掘、去引导和培养”
三、家园联系:让家长在家多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
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时促进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应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主动出示孩子每天的活动记录,有哪些突出表现;与家长一起制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个性倾向等等。当然,任何一种方式都不是万能的,而当采取都种多样的方式沟通。重要的时要让家长产生信任和理解。
四、与幼儿多谈心增进师幼的情感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是一个有生长力和生命力的自动的小孩,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间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有其本身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们的天真烂漫。”《新纲要》中也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对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环境的重视,这也是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所必需的前提。我们在互动中应进行正确的定位,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情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