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 文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7/4/7 8:58:01 作者:俞萍 浏览量:3658次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及其影响

 

内 容 摘 要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就是在对学前儿童进行家庭化和科学化的教育中,家长通过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创设适宜的生活与心理环境,支持和引导儿童的经验构建,提高生活与科学能力,并以随机教育方式培养其心理与品质。这是儿童接受的所有教育中最早期、最基本的教育,往往影响到儿童的一生,并对其未来的人生学习与工作起到重要的塑形作用。基于学前家庭教育之重要性,一直以来均受到家长的极大关注。本文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征出发,对其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儿童个性培养与发展的影响,提出对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若干方法,以促进儿童生活习惯、人格品质及个性心理等的培养,并就为儿童营造优良的成长环境提出了些许建议。

关键词:学前儿童  家庭教育  特征  影响


前    言

学前教育是儿童接受的所有教育中最早期、最基本的教育,往往会影响到其整个人生,并且对其未来的生活、学习与工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俗话说,“三岁定八十”,由此可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之重要性,一直以来人们都其予以极大的关注与重视。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今世界各国都对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非常的重视,发达国家还专门进行学前教育立法,以促进学前儿童教育的科学、健康的发展,为培养人才而打下的良好基础。家庭教育就是在对学前儿童进行家庭化和科学化的教育中,家长通过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创设适宜的生活与心理环境,支持和引导儿童的经验构建,提高生活与科学能力,并以随机教育方式培养其心理与品质。这是儿童接受的所有教育中最早期、最基本的教育,往往影响到儿童的一生,并对其未来的人生学习与工作起到重要的塑形作用。基于学前家庭教育之重要性,一直以来均受到家长的极大关注。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界定及重要性

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内涵的理解是必须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的。目前,大多数家庭教育专家认为,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对儿童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则是指对学前儿童进行家庭化和科学化的教育中,家长通过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创设适宜的心理环境,支持和引导儿童的经验构建,提高生活与科学能力,并以随机教育方式培养其心理与品质。

对于儿童成长来说,从其出生到成才,需要经历多种教育的培养,各种教育均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目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儿童早期的教育形式,其目的是要让家长通过活跃的家庭教育活动,把儿童培养成为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用的人才,任何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其目的均是客观存在的,学前儿童的父母、家庭与自身个性均不相同。因此教育目的可能会并不一致。父母需要根据自身家庭实际情况,及儿童的个性特征来确定的家庭教育之目的,这主要取决于父母的社会生活经历和思想文化素质,不管人生道路是坎坷还是平坦,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家长均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经验与教训,渗透到对子女的培养教育活动之中。总而言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父母的学前教育与培养,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达到发展其德智体全面素质,培养较强的知识与经验运用能力,增强其创新意识,拓展其逻辑思维方式,以教育儿童在长大后努力为促进社会进步的有用人才。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征

(一)早期性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若将其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为100%,那4岁时将达到50%,4-8岁将再增加了30%,8-17岁再获得20%。由此可知,儿童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若父母在此时实施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会使儿童早期智力得到极大的发展。反之,若一个人的儿童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则将极大影响其智力的正常发展,印度的“狼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儿童的智力发展需要把握早期性时机,不可忽视学前家庭教育的早期性作用,如此才能更好的培养儿童成才。

(二)感染性特征

儿童与父母间存在的血亲关系是天然而密切的,因此父母的喜怒哀乐对于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父母高兴时儿童也会感到欢乐,父母闷闷不乐时儿童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感情用事,脾气暴躁,则儿童也会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因此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的话,对子女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若家长处惊不变、沉稳镇定,自然其子女遇事也会沉着冷静,如此对儿童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来说,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因为讲道理的话儿童不一定能理解,但通过行动则儿童都将看在眼里,此时儿童会发挥其模仿能力强的优势进而效仿,因此父母应给儿童做出表率,这样才是最好的、最有说服力的家庭教育。

(三)权威性特征

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需要把握权威性,就是父母在儿童身上所体现出的威信。儿童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主要是对依赖于父母,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是一致,这就决定了父母对子女存在较大的制约作用。因此父母的教育也易于被儿童接受,父母合理地利用这一特点,将对孩子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非常有益。父母在儿童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儿童将来如何接受社会与学校的教育。儿童与父母的关系是其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社会关系,因此更应强调父母权威性的重要,父母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

(四)及时性特征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过程,就是父母在家庭中对儿童进行的个体教育行为,比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要及时。正所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儿童朝夕相处,对其情况最为了解,因此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能及时掌握儿童的心理状态,发现儿童表现出来的问题,及时对其进行教育与纠偏,不累积问题,以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之中。而学校教育中,教师面对着许多孩子,只能对其进行共性教育,即群体教育。但由于时间及精力所限,难免会顾此失彼,甚至会因此使儿童对教师的关爱不够而导致缺乏信任感,因此父母可及时引导孩子端正态度与认识。通过父母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使儿童在学前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基础,同时也可弥补集体教育之不足。

(五)启蒙性特征

学龄前期是人生熏渍陶染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就是在此阶段形成的,像语言表达和若干生活习惯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比较于其他教育,具有的早期优势。它始于儿童出生之时,是“人之初”的教育,对人的智力与情感的发展,及道德品质的形成、性格的培养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具有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性。

(六)复杂性特征

父母对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是融合在整个家庭日常活动中的,其内容非常广泛、多样且丰富。因为对于教育而言,凡是涉及人和人生等相关的所有知识与经验,从日常生活的动作到伦理规范、社会知识、文明习惯、自然知识、生存技能等,都是从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经验与经历中获取和学习而来的,学习的范围与领域也远远超过了学校与社会教育所触及的范围,因而就学习内容与范围而言,是相当复杂的。此外学前家庭教育十分的普遍,这是一种整家参与的教育。在一个社会里只要有家庭与儿童,那就必然会有学前家庭教育。学前家庭教育是作为父母所必须承担的义务,每个人都经历了从儿童到成人的过程,此间父母所给予的教育的全面的、综合的而广泛的。


三、学前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一)对学前儿童养成良好习惯的影响

儿童的良好习惯是指儿童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儿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也是良好习惯的形成关键。俗语云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句话足以说明了儿童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其一生影响深远,这是由于这时儿童的心理特点所致,因此此时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实能让儿童终生受益。

良好习惯不仅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对其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的发展。为了使每位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笔者认为,应该按以下内容对儿童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首先是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其次是培养良好的学习睡眠习惯;然后是培养其较强的自理能力与良好的待人接物礼仪。在学前教育中就注重对儿童的生活习惯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将有助于儿童尽快融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中,对儿童未来的生活学习与事业发展都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对学前儿童发展健全人格的影响

学前家庭教育的影响之一就是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教育其从小懂得做人之道,这是为人父母之首要任务。人格健全是儿童成长成才、建功立业之根基。学前儿童处在3-7岁,此阶段是其个性品质形成初始阶段,因此在学前家庭教育中,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帮助其获得未来人生的成功。健全的人格最重要的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言出必行,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儿童则会对父母的行为加以效仿。因此,父母自身的健全人格,将直接影响到儿童的人格是否健全。要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除父母做好各方面的榜样、积极开始良好家庭教育之外,也需要家庭成员之间亲情的呵护。儿童只有在温馨、平等、和谐的家庭中生活与学习,其人格才会更加健全、正常,从而成为身心健康的儿童。

(三)对学前儿童形成优秀品质的影响

“尊重、信任、耐心、投入、责任感、自信心”,是儿童最为重要的六种个性品质,若能在学前教育中形成这些品质,对儿童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交往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尊重、信任是学前教育的首要原则,这意味着关心儿童的纯洁心灵,支持其自身的决定,同时意味着人性涵养和宽容待人之品格。耐心是儿童做事成功的关键,若父母对儿童进行耐心的教育,那儿童个性中将会多一份忍耐力,人生成功系数也将增大。责任感和自信心的教育,将会促使儿童养成独立、有主见的品质,面对生活挫折均能冷静处之,因此良好的学前家庭教育将极大地有助于儿童形成优秀的品质。

(四)对学前儿童个性认知发展的影响

儿童学前家庭教育对于其认知、个性的发展影响是非常明显的。1988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史慧中教授曾主持了“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大型研究。在对全部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获得许多调查结果。其中关于三大教育因素,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影响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儿童认知成绩的独自贡献量一般达到总贡献量的30-50%,家庭教育的影响超过了学校与社会教育。由此可知,三大教育因素对儿童个性发展影响的研究表明,学前家庭教育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存在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有着诸多特征,其对儿童的成长、发展与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任何家庭中的父母都必须意识到,儿童学前家庭教育之意义与重要,要在家庭中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并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儿童只有在有意识的学前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才会更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与儿童未来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海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杜红.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祖辈与父辈的价值冲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3]袁会晴.大班幼儿家庭语言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4]谷瑜.英语浸入式环境下学前儿童家庭英语教育的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5]张莉.贫困地区学前留守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6]石丽娜.美国联邦政府学前残疾儿童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研究(1965-2012)[D].东北师范大学,2015.

[7]胡洁琼.农村儿童家庭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版权所有@江宁区周岗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周岗社区 电话:(025)84615980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