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 文章

让自然物成为幼儿美工创作的源动力

发布时间:2017/4/7 9:34:53 作者:马婕 浏览量:1546次

让自然物成为幼儿美工创作的源动力

摘要:大自然赋予了人类无以计数的灵感和启发,它的美也是无数艺术创作者创作的源泉。人们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得高山流水之音,也能从其中感悟妙手丹青之画。自然对孩子天生就有一种吸引力,一花一木,一草一石,都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来源于自然、生活的艺术灵感,也会成为幼儿艺术创作最好的动力。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引导孩子把自然之美用美工的方式展现出来呢?本文就以几个实例来说明。

“生活即教育”。 纲要中也指出,要引导幼儿“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田野里金黄的麦子,公园里落叶的大树,泥土里千姿百态的石头,幼儿园里好玩的沙池,这些都是幼儿生活中真真切切看到、触摸到的自然之物。每一次户外“探险”,孩子们会因为发现一个树上的鸟窝而欢呼雀跃,会因为闻到阵阵桂花香气而心情愉悦。在这些自然物的身上,孩子们总是能看到我们成人不曾注意的特别之处。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引导孩子把自然之美用美工的方式展现出来呢?本文就以几个实例来说明。

一、善于利用自然物的某一“特征”

每一件自然之物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它们或许有独特的形状,比如石头;或许有独特的颜色,比如枫叶,各种花朵;或许有独特的结构,比如鸟窝等等。孩子们是很能够发现这些自然物的独特之处的。秋天,我们幼儿园里的几颗桂花树开花了,香气扑鼻。一场雨过后,花朵都被雨水打了下来。正好我们散步经过,看到满地的落花,孩子们很自然的就想去捡起来,看一看,闻一闻。尤其是女孩子,她们会跑过来兴冲冲的说“老师,这个好香啊!要是我能带给我妈妈闻一闻香香的味道就好了!”桂花的香气也算是它的独特之处了。既然孩子们对它的这独特之处兴趣这么大,作为教师何不稍加引导,满足孩子们的愿望,促成新的创意产生呢?于是我便灵光一闪,决定带领孩子们做“香薰瓶”,可以保留住这样的香气。在孩子们创作的过程中,便是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每个孩子拿一个玻璃瓶,捡落在地上的桂花放进去。有的孩子看到漂亮的草、叶子,欢喜得问我可以不可以捡起来放进去让瓶子变漂亮。大自然的东西就是这样的有吸引力。孩子们蹲在地上,很认真的挑选着,无需老师在旁边维持纪律,每个人都很安静的沉浸在这样的美好之中。捡好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下一步便是装饰了。回到教室,孩子们可以用我们教室里任何的材料,皱纹纸,彩纸,彩带,羽毛,小贴纸,压花器,孩子们需要什么便过来取什么,然后安心的专注于自己的香薰瓶制作当中。最后,再用彩带系上网纱封口。这样一个能够保留桂花香气的“香薰瓶”便做好了。回家送给自己的妈妈,挂在教室里,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二、善于在最常见的自然物里寻找美

石头,树,花,泥土,水,想必每个幼儿园都会有这样一些东西。就是因为太平常,我们反而忽略了大自然赋予它们的艺术之美。我们幼儿园有一个水井和沙池,这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孩子们喜欢把水洒在地上,喜欢在沙池里堆大山,挖地道。有没有这样一种方式,让孩子用水创作,用沙子来创作呢?当然有!我们可以创作水画和沙画呀!水做颜料,手就是画笔。用容器盛水,在水泥地上,孩子们轻轻捧着一点水在手里,慢慢在地上洒,洒出不同的图案。可以是满天繁星,也可以是小朋友。再有,让孩子们拿上一个滴管,每人拿一块塑料板。以滴管当画笔,把想要表达的图案滴在板上。教师只要拿着相机把孩子们创作的作品拍摄下来,就可以了。沙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给孩子们欣赏沙画艺术家们的创意,再让孩子们去创作。还是每人一块塑料画板,一把沙子,创作就开始啦。小桥流水,高山河流,小人花朵,都是孩子们在画板上的沙画展示。有的孩子看到旁边的小花坛里有树叶,有石头,他们主动去捡过来,把石头当做是高山;用沙子画出一朵花,捡两片树叶当做它的叶子,再放一根树枝,一朵立体的小花便呈现出来了。这个过程不需要老师多说什么,只需要记录下他们的大作即可。这便是自然之物的魅力。

三、善于一物多用,不拘束于形式

现在都强调一物多玩,意思是一件教玩具有多种玩法和作用。其实自然物也是一样,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玩”它。可以剪贴,可以画,可以撕,可以拼插,甚至可以什么都不做,只是拍下它最自然的样子。比如树叶,我们可以拓印树叶,可以树叶贴画,可以用树叶来做插花,也可以做成叶脉书签,还可以做成树叶标本。尤其是做标本,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涨。他们去选择形状各异的叶子,按照自己的喜好摆好,亲手放进塑封机,然后看着自己的简易“标本”从机器里出来,整个过程都让孩子充满了好奇心。国庆假期,我们便组织了一次“最美大自然”的亲子摄影大赛。主要以当地的自然风景为主,可以让孩子家长同时入镜,以照片的形式来发掘自然的美,保留住这自然之美。而且这次活动也让家长参与了进来,无疑对亲子关系也是一种良好的促进,也意在启发家长去培养一个亲自然的宝贝。从家长的参与度来看,父母还是很愿意带孩子走进自然的怀抱的。

四、同一自然物,不同表现方式

如果给孩子命题创作一幅画,那么孩子们交上来的作品绝对是不一样的。对于同一件物品来说,表现它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例如以“菊花”为主题,可以怎样表现呢?我们可以用纸来做,这个很容易想到;也可以用毛线,利用毛线的长短、粗细来表现菊花的花瓣;还可以用橘子皮来做,将剥开的橘子皮剪成一瓣一瓣的菊花瓣;如果想要观察最自然的菊花,我们可以直接拿来菊花茶,将干菊花放进水中,让孩子们在水中滴入不同的颜料,让菊花开在杯子里。这些方法都是我们班的孩子、家长、老师共同想出来的。又例如在户外散步时,孩子们发现了掉落在地上的鸟窝,他们争抢着去观察鸟窝的样子。即使老师不提示,孩子们在美工区游戏时,也会用橡皮泥捏成鸟窝的形状,用画笔画出鸟窝的结构,因为那是他们生活中的切实经历,深刻的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自然成为他们的创作素材之一。

在我们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本土的特色资源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乡土资源更是丰富。即使在城市,幼儿园中的绿化也是足够孩子们去发挥他们的创意了。春暖花开的时候,秋收果实的时候,带着孩子们去公园,去田野,去欣赏自然最美的一面,这些都将成为幼儿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中,这些风景的影子就会出现在他们的美工创作之中。也正是因为自然的可视可闻可触摸,才能让它成为孩子们真实的生活经验,成为他们艺术创作时的源动力。

版权所有@江宁区周岗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周岗社区 电话:(025)84615980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