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 文章

他真的很差劲吗?

发布时间:2017/4/7 9:35:44 作者:马婕 浏览量:1336次

他真的很差劲吗?

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流动速度和流动范围日渐加大,流动人口外出打工日渐出现“家庭化”。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幼儿园的插班生也越来越多,大部分的插班幼儿是随父母外出打工而来的。我们班每个学期都会转来一两个插班生,有的适应能力强的孩子大概一周就能适应新的幼儿园生活了,有的孩子适应能力差,可能需要一两个月,才能逐步的擦干入园时的眼泪。过完寒假,这不我们班又来了一个,听说还是从上海来的,之前也上过幼儿园,在学校里表现也不错,而且性格也是挺活泼的。我正心里暗喜,心想这个孩子应该很快就能适应我们班级吧,结果……

案例描述:

1. 好奇心作祟

报道那天,妈妈带着文博第一次来到我们幼儿园。报名大概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我就看到这个孩子一进入我们大三班,他的小眼珠就滴溜溜的转,到处看,眼里满是好奇。他妈妈简单的和我说了几句,说这个孩子在以前的幼儿园都是园长妈妈带着的,表现都还不错。我听到这样的话,心里也算是吃了“定心丸”。开学第一天,我按着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进行着组织教学活动。正讲得好好的,突然看到他一个人站了起来,然后走向了衣帽间转了一圈,出来以后又去了卫生间。我以为他是想上厕所了,也就没有喊住他。结果他从卫生间出来以后,又径直走出了教室的大门。这时已经有小朋友来告状:老师那个新来的小朋友跑出去了! 我赶忙跑到外面拉住他:“文博,我们在上课呢,你怎么跑到外面来了?”他把头一摆,说道:“我想看看。”我这时突然意识到这个孩子才第二天来幼儿园,对这个新环境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正是这样被好奇心驱使,他才想到处看看,想仔细的了解一下,才会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出去。本来想好好批评他一顿的我,突然改变了主意:“文博,你以前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是这样随便走出去吗?”他摇了摇头,示意我不是:“我们以前幼儿园只有两层,而且没有这些玩具,我们平时都待在屋子里,很少出去玩滑滑梯。”看来这个孩子的性格真的很开朗,他很愿意跟我交流,叽哩哇啦的和我说了一大堆以前幼儿园的事情,然后还和现在的幼儿园作了对比。我很耐心地听完了他的介绍,然后告诉他:“我们现在正在上课呢,你看,其他的小朋友都没有随便下位置走动,他们还在等我们继续学本领呢,我们可以在游戏的时候再出来看好吗?”他乖乖的跟着我回到了教室。我的心里却泛起了嘀咕:这孩子还真奇葩呀,以前从没见过这样的。听他的口气以前上的是民办的幼儿园,而且小学化倾向很严重。看来,不光是他来适应新的幼儿园,还要我们老师来适应他呀。

2. 嚎啕大哭“哇哇哇——”

第一天的事情还在我心里不能平息,第二天上课,又让我大吃一惊。我上课提问时,他每次都把手举得高高的,我心想他是刚融入这个环境,所以想请他起来回答算是鼓励。可是他站起来以后,“嗯、嗯、那个……”,吱吱呜呜了半天,他也没蹦出几个字,更别提回答正确了。于是我请他坐下来再想一想。我又请了别的小朋友回答,回答的很好,他这时候就插了一句“对呀,我刚刚就是这样想的!”第二次提问,他又把手举得高高的。我还是打算给他一个机会,于是再次请他来回答。结果他还是和第一次一样,嗯嗯啊啊了半天,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我没办法,只能再次请他坐下再想一想。过了一会儿,我第三次提问了,他依旧把手举得高高的,唯恐我看不见,嘴巴里还喊着“我,我!”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而且时间也差不多了,不能再拖拖拉拉的,我这次没有请他站起来回答。在教学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哇哇哇——”的大哭声,紧接着就有小朋友告诉我:“老师,那个新来的小朋友哭啦!”,我向他的方向望去,果然是他,正在敞开嗓子哇哇哇的大哭,而且光听见声音,没看到眼泪。其他的小朋友纷纷议论:他怎么啦?被小朋友打了吗?可是没看到有人碰到他呀?好吵呀,我们还要学本领呢!他哭什么呀,真讨厌,都吵死我们了!为了不扰乱其他孩子们的秩序,我赶紧把他拉到一边的办公室里,请搭班老师和他沟通一下。趁着孩子们游戏的时间,我和搭班老师了解了一下情况,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没有请他回答问题。他说他是会的,可是我一直不请他。我听了真的觉得要崩溃啊!怎么会有这样不讲理的孩子!我明明请了他好几次都不说话,现在还怪我不请他。我把他拉到一边:“我之前是不是已经请了你两次回答问题,可是你什么都没说。你怎么会说我不请你回答呢?”他依旧是带着哭腔:“我都会的,我就是想说那个的,你就不请我回答,我一次都没回答过!”他说得这样理直气壮,我心里那个气呀!我跟他很认真的讨论:“我是不是请过你两次?”“嗯。”“你是不是什么都没说?”“嗯。。我不好意思。。”“当时是不是很多小朋友举手,我要给每一位小朋友起来回答的机会呀。你这样哭闹是不是不好?”他不说话了。

3. 我不想吃了

这早上的事情还没完,中午吃饭的时候又出事情了。我们班的习惯一向很好,吃饭时菜也是要吃完的,不许倒菜和倒饭。中午十一点半,大多数孩子已经就餐完毕,他的碗里居然还是满满的,装菜的碗里一口没少。保育老师就催促他快点吃,把菜吃掉。他头摇得像波浪鼓似的:“我不想吃蔬菜!”保育老师劝他:“不吃蔬菜怎么可以呢,营养不均衡了呀。马上饭都冷了,你要快点吃了,再不吃完其他小朋友都出去玩了,你赶不上了。”他依旧瞪着眼睛看着我们,舀了一口饭在嘴巴里,然后嚼呀嚼呀也不见他把嘴里的饭咽下去。过了两分钟,他又端着碗到我的面前来了:“老师,我不想吃菜!”我:“不可以的,你看其他小朋友都没有剩菜的呀,蔬菜里的维生素丰富,小朋友要多吃一点呀。你看这个颜色绿绿的多好看呀!饭冷了给你添点汤泡泡吃吧。”看他这样不肯吃饭,我也只好出此下策。结果他还是不肯,当场就哇哇哇的大哭了起来,这声音赶得上大喇叭广播了。天哪!怎么又哭了!这还是男孩子嘛?怎么这么好哭呢!不请他回答问题要哭,被别人碰到一下也要哭,拿不到喜欢的玩具也要哭,这孩子的习惯也太差劲了吧!我实在是不能理解这个孩子怎么会这样,吃个饭就像吃苦药一样困难。僵持不下总不是办法,我给他下了命令:“你把菜吃一半,米饭吃光。吃不完的话就禁止你下午出去玩了!”经过几天的相处,我已近摸到他的“死穴”了,就是特别喜欢区域游戏和户外活动,所以这样的惩罚对他来说是致命的。果然,他妥协了,最终把饭吃完,菜吃了一半。今后的几天,都是这样的情况,不爱吃蔬菜,不爱喝汤。但是作为老师不能放纵这样的生活习惯,每天我都是想着办法哄他吃完,吃完奖励一个小贴贴,或者惩罚不可以出去玩,总之为他吃饭的事情老师们也是费尽了心思,总算比刚来的时候有进步了。

案例分析:

     新《纲要》指出:“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与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明确提出要关注幼儿的不同发展要求。因此,对于插班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幼儿教师必须加以关注,引起高度重视,并通过有效的教育措施进行干预,使插班生这一特殊的群体能以愉快的情绪尽快融入到新集体当中。我和他的妈妈也进行过交流,他妈妈给我的反馈和我猜想的差不多,之前在上海的一个私立幼儿园,都是一些打工人口的子女在一起,每天老师看着孩子们学学认字和数学,小学化倾向很严重。而且这个孩子在家里从不吃蔬菜,只吃肉,甚至有些肉都不吃,挑食到一定的地步,带来的后果就是孩子火气太大,大便都带血。而且特别爱哭,不管什么事情都哭,跟他哥哥玩游戏输了也哭,然后自己摔倒了也是哭,还哭得特别大声。

经过和他妈妈的沟通,我也渐渐明晰了这个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他刚来到我们班级,对新班级新老师好奇也是正常的,所以老师应该容许他保持着这份好奇,并尽快的帮助孩子了解这个班级,认识其他的同伴。每次小朋友告状都记不住他的名字,都是说“那个新来的”,说明孩子们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互相接受。对于教师而言,我们也要宽容的看待这样一个刚来还不太合群的孩子,我们也要适应一下他的习惯,在二之者间选取一个平衡点,不能一味的斥责孩子。相反,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在插班生的身上,首先要让新来的小朋友喜欢上你,喜欢上这个新的环境,后续的教育工作才能展开。

经过两个月的相处,慢慢的,老师们也不觉得文博“差劲”了,也看到了他身上一些闪光点。有一次我和他聊天,我问他: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进步了呢?他对我灿烂的笑:我现在越来越喜欢画画啦。而且我现在上课不会乱讲话了,也能回答问题咯!瞧,孩子的语言就是这样的无厘头,不过,他真的没有那么“差劲”!

版权所有@江宁区周岗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周岗社区 电话:(025)84615980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