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 文章

离异家庭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追踪研究

发布时间:2017/4/7 13:39:28 作者:李星星 浏览量:1385次

课题名称

离异家庭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追踪研究

关键词界定及课题名称解读

本主题包含两个概念:“离异家庭”和“幼儿社会性发展”,其中:

离异家庭:指父母双方离婚,或是离婚后个组建新的家庭。

幼儿社会性发展:指儿童在与他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情感,态度和观念以及这些方面随着年龄儿发生的变化。

本课题解读:

   父母离婚后幼儿与他人关系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情感态度和观念的研究。

课题的理论依据或相关政策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1.社会学习是一种跨越不同领域的综合学习。《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科目,而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幼儿。

3.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

4.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教育保持一致。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幼儿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儿童自出生的那一天起就生活在社会之中,也就是说,儿童一出生就预示着其社会性发展的开始。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儿童除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有社会性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等。安全需要表明儿童间接地需要情感支持及社会交往,襁褓中的婴儿因为感到温暖、安全,进而产生与成人主要是母亲的亲近需要。随着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罗杰斯也指出,儿童有"积极关注"的需要,即对诸如温暖、爱、同情、关怀、尊敬及获得别人承认的需要,而"积极关注"是儿童在社会性情绪、情感交流及社会交往过程中获得的。 

课题研究的目标

1. 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

2. 乐意与同伴交往,互动,合作与分享。

3. 爱父母长辈老师及同伴。

课题研究的内容

探索研究离异家庭中的幼儿与同龄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区别。

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

(1)采用文献法,查阅资料、分析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学习相关理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等。

(2)收集资料,分析调查。

(3)向市教科所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7年8月)

根据实施情况,不断调整方案,研究对幼儿与同伴交往方式及感情进行研究。

3、总结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0月)

(1)收集整理资料,分析评价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参加课题成果鉴定。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找有关资料,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了解本课题研究趋势,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对研究对象的文献资料加以收集,评析。

2、行动研究法: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展开教育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修正方案,调整计划,使研究工作卓有成效。

3、观察研究法:教师在幼儿活动的自然状态下,通过对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交流等相关的观察,收集第一手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4、个案研究法:研究幼儿活动中与同班的交往交流的具体案例,进行研究。

5、经验总结法:本人从研究中及时进行经验总结,进行理性思考,形成相关论文。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研究的条件:

1、园领导一直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坚持以科研兴教。此次个人课题研究得到园领导的大力支持。

2、积极参加幼儿园市级课题及市级区级关于个人课题的培训。

预期成果:

1、个案观察记录及分析。

2、课题相关的照片及影像资料。                     

3、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的论文。

版权所有@江宁区周岗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周岗社区 电话:(025)84615980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